常用释义
1.
拖住。
2.
牵制。
详细释义
1.
牵引;拖住。
伐木掎矣,析薪扡矣。
《诗·小雅·小弁》
氏,掌攻猛,各以其物媒而掎之。
《周礼·秋官·氏》
昔秦失其鹿,季逐而掎之。
《汉书·叙传上》
不及不遑伏。既前掎,亦左排而右蹴。
南朝 梁·何逊·《七召》
2.
牵制。
亦指夹住。
军泛黄河以角其前,荆州下宛而掎其
·陈琳·《为袁绍檄豫州》
孙权刘备,外内疏,羽之得意,所不也。可喻孙权所,令掎其自解。
《晋书·宣帝纪》
永淳中,帝幸都,至芳桂宫,召弘使白衣苑,将复任之,后掎而止。
《新唐书·韦弘机传》
德有外患,法必起而掎之。
梁启超·《欧战之动因》六
桓公坐有参军薤,不解;共食者又不助,而掎不放。
南朝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黜免》
3.
指摘;抓住他人过失不放。
躬掎禄曰:“臣为国计几先,谋将然,豫未形,为万。而左将军公孙禄欲以其犬马齿保目所。臣异议,未可同日也。”
《汉书·息夫躬传》
己有善勿,教不能勿怠,已,失言勿掎。
《孔子家语·入官》
注掎其以太子太保分司都。
《新唐书·李听传》
令狐公在大中之初,陷李太尉……殊不似德裕立功于国,自立身,掎其小瑕,忘其大美。
·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一
4.
抵住。
干马精神在勒,嵩牛怒斗无牵拘……二掎,前脚如跪脚舒。
·梅尧臣·《观何君宝画》诗
5.
发射。
不虚掎,弦不再控。
《文选·班固〈西都赋〉》
源: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
字形演变
全部
小篆
隶书
楷书
行书
草书
形近字
与“掎”字右部件相同,均为“奇”
全部
二字词
  • 掎止
  • 掎汩
  • 掎契
  • 掎蹑
  • 掎扢
  • 掎遮
四字词
  • 掎角之势
  • 掎挈伺诈
  • 掎裳连襼
  • 掎摭利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