怗
怗
怗
tiē
zhān
常用释义
1.
动
平定(叛乱)。
2.
形
安宁。
例词
怗泰
详细释义
简
繁
1.
平服。
桓公救中
国
而攘夷狄,卒
惉
荆。
注
《公羊传·僖公四年》
2.
安宁;安静。
百姓安
惉
。
《南齐书·幸臣传·刘系宗》
唯山
东
不服,亦再攻之,皆不利。
岂
天使生人未至
于惉
泰邪?
《新唐书·杜牧传》
幸哉同
圣时
,田里老安
惉
。
宋
·
王安石
·
《游土山示蔡天启秘校》诗
3.
贴近。
有
孙
荆玉者,能反腰
惉
地,
衔
得席上玉簪。
《南史·羊侃传》
源:
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
字形演变
全部
形近字
与“怗”字右部件相同,均为“占”
全部
阽
拈
坫
帖
沾
贴
玷
站
砧
钻
粘
鲇
黇
黏
佔
呫
岾
枮
炶
煔
秥
胋
蛅
袩
詀
貼
跕
酟
鉆
鮎
點
与“怗”字左部件相同,均为“忄”
全部
怊
怙
怡
恬
恪
恰
悟
恄
悋
悎
二字词
安怗
怗然
怗辞
怗马
妥怗
怗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