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ūn
duì
duī
dùn
tún
tuán
diāo
dào
zhǔn
常用释义
1.
忠厚;诚恳。
  • 例词
    敦厚
    敦睦
    敦聘
    敦请
  • 例句
    他性格厚,待人真诚,大家都喜欢和他交朋友。
    学校聘了一位著名的学者来担任客座教授。
2.
督促。
  • 例词
    敦促
  • 例句
    老师促我们要认真复习,以迎接即将到来的考试。
3.
姓。
详细释义
1.
厚重;笃实。
亦指使敦厚笃实。
敦艮,吉。
《易·艮》
务宽含垢之政,可以敦御朴,而不可以拯衰弊之也。
·葛洪·《抱朴子·审举》
所洎,薄俗以敦。
·王安石·《贺留守侍中启》
诗书敦宿好,林园无世情。
·陶潜·《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诗
节妇,旌表门闾,本薄俗,以敦化。
《元典章·礼部六·孝节》
要维持社会的风化应当先敦自己的品行。
欧阳予倩·《屏风后》
2.
恭谨。参见“敦授”。
3.
亲密;和睦。
故善者制量阻,敦三,利屈伸。
银雀山汉墓竹简《孙膑兵法·善者》
夫拮据勤家,夫事姑、相夫子敦族之恒妇人之有知者皆能之。
·袁宏道·《王氏两节妇传》
4.
厚实。参见“敦脄”。
5.
大;多;深。
上困下,戎其野,敦行王法,用金鼓。
《逸周书·小明武》
知之而不行,敦必困。
《荀子·儒效》
徒作千里曲,弦绝敦。
南朝·宋·谢灵运·《入彭蠡湖口》诗
从来万事固已拙,况乃病敦不少。
·曾巩·《代书寄赵宏》诗
6.
盛;茂盛。参见“敦牂”。
7.
崇尚;注重。
说礼而敦《》《》。
《左传·僖公二十七年》
故三王敦继绝之德,《春秋》柔服之
·张悛·《为吴令谢询求为诸孙置守冢人表》
上遣杜如晦等旨曰:“匹夫敦然,奈何既朕而悔之!”
《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二年》
士敦操尚,薄。
·顾炎武·《菰中随笔》
绍棠敦于旧谊,每有新作,总是热情告我,希望看看。
孙犁·《秀露集·读〈蒲柳人家〉》
8.
勤勉。
上惠其道,下敦其
《管子·君臣上》
帝以高(高)之敦事也,赦之,其官爵。
《史记·蒙恬列传》
人人得敦其而厚其生。
·独孤及·《唐故开府杨公遗爱碑颂》
9.
劝勉;勉励。
神使式道兮,摅颂
《汉书·扬雄传上》
弦歌敦雅俗,桃李
·林逋·《知县李大博得替》诗
10.
督促;摧迫。
,无悔。
《易·复》
王事敦我,政事一埤我。
《诗·邶风·北门》
前日不知虞之不肖,使虞敦匠事。
《孟子·公孙丑下》
宦情木知非,王事敦人敢告
·独孤及·《喜辱韩十四郎中书兼封近诗代书题赠》诗
光弼敦徐行,趋东京。
《新唐书·李光弼传》
11.
俗称鸡去势为“敦”。
物去其,豕曰獖,《易》;牛曰犗,曰扇,《五代史》;曰敦,犬曰,俗
·朱翌·《猗觉寮杂记》卷下
12.
。把东西使劲地放下。
自埋怨,自失笑,自解,自敦搠。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四
空教我哭啼啼自敦自摔,百般地唤不回
·关汉卿·《蝴蝶梦》第四折
素姐不叫他往皇姑寺去,此敦葫作。
《醒世姻缘传》第七七回
13.
殿。在最后。
一卒居前曰,一卒居曰敦,左右一卒曰,四卒成曰伯。
《逸周书·武顺》
14.
姓。春秋时卫有敦洽。
源: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
字形演变
全部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隶书
楷书
行书
草书
形近字
与“敦”字左部件相同,均为“享”
全部
二字词
  • 敦实
  • 敦厚
  • 敦促
  • 敦煌
  • 敦伦
  • 敦化
三字词
  • 可贺敦
  • 敦煌词
  • 胖敦敦
  • 阿摩敦
  • 厚敦敦
  • 纥逻敦
四字词
  • 温柔敦厚
  • 敦本务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