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释义
1.
指巫。
偃蹇兮姣服,芳菲菲兮堂。
《楚辞·九歌·东皇太一》
古之所巫,楚人之曰
王国维·《宋元戏曲考·上古至五代之戏剧》
这些孔子常说的话,直到战国时期南国的屈原,不但依旧存在,还要变本加厉地从敬神上灵巫上下工夫,也就可以理解了。
魏际昌·《屈子传》序
2.
神灵;鬼怪。
不坼不副,害,以赫厥
《诗·大雅·生民》
徘徊招摇,灵栖迟兮。
《文选·扬雄〈甘泉赋〉》
其家上,忽有灵语,呼阿,即妻乳母也。家人惶藏避。
《太平广记》卷三七六引唐戴孚《广异记·郑会》
周旋,日徘徊。佑,兮沛
《宋史·乐志七》
如果真是这样,那么就进入了本章的主题——人类在迈开改变人类命运第一步的时候,最早的“巫文化”就有可能是“自然灵崇拜”了。
林河·《中国巫傩史》第二章
3.
天;天帝。
登九神,静女歌兮微晨。
《楚辞·王褒〈九怀·思忠〉》
《郊祀歌》十九章,其曰: 九重之斿,垂惠恩,鸿祜休。
《汉书·礼乐志》
4.
魂灵。
〔公子城〕曰:“平公之,尚相余!”
《左传·昭公二十一年》
以通兮,目炯炯而不
《文选·潘岳〈寡妇赋〉》
客有灵应识我,霸才主始君。
·温庭筠·《过陈琳墓》诗
孙先生在天之灵,真不知怎样责备这些不肖子孙呢!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的宪政》
拟人夸饰,神灵合一,通天彻地,逍遥六合,实在是古之伤心人别有怀抱的,非只字面上的绚丽而已。
魏际昌·《屈子传》序
5.
精神;感情。
玄微子居大荒之庭,肥遁离俗,澄神定
三国 魏·曹植·《七启》
玄妙足以通神悟
《文选·成公绥〈啸赋〉》
这歌声是爱的化身,是灵的表现。
叶圣陶·《搭班子》
6.
灵气;精气。
日以德,月以阴灵
《文选·谢庄〈月赋〉》
天地之……虞夏以前,文不禀气怀灵,理
《宋书·谢灵运传论》
7.
应验;灵验。
神筮不,神󰍍不卜。
《管子·五行》
永言配命,因心则灵
《文选·陆机〈汉高祖功臣颂〉》
你老不信,试试我的
《老残游记》第四回
〔中国人〕于是掉转头去学别的东西,很奇怪,果然一学就灵。
毛泽东·《唯心历史观的破产》
8.
神奇;灵异。
及其而多,有异于众,是以王武感物而折券,吕公形而女;秦皇游以,吕后望而知其所
《汉书·叙传上》
9.
灵光;神光。
皇剡剡其扬灵兮,告余以吉故。
《楚辞·离骚》
舜妻登比氏生宵明、光,河大,二女之能照此所方百里。
《山海经·海内北经》
三秋端正月,今夜出溟。
·韩愈·《和崔舍人咏月》
10.
威灵。
寡君欲徼福周公,灵于臧氏。
《左传·哀公二十四年》
术僭逆,肆于淮南,慑惮,用丕显谋
《文选·潘〈册魏公九锡文〉》
凡吾王所弗者,举为犬羊夷狄,此一蔽也。
严复·《论世变之亟》
11.
有灵性者;有神灵者。
惟天地物父母,惟人物之
《书·泰誓上》
?麟、、󰍍、之四
《礼记·礼运》
,王者之嘉瑞也。
·杜预·《春秋经传集解序》
不会爱或拒绝爱女人的,纵然他没有烦恼,他是万灵中最愚蠢的人。
许地山·《别话》
12.
聪明;通晓事理。
大惑者身不解,大愚者身不
《庄子·天地》
不然,鳄鱼,刺史有言,不不知也。
·韩愈·《鳄鱼文》
我这么正直通灵的人,我能忍耐得去学娼家惯技?
郭沫若·《女神·湘累》
13.
圣明。
亦指圣贤;明哲。
为爱积爱为仁,为灵
·刘向·《说苑·修文》
乃最善,奥微之精,明通之神,能思想察,主立志,往推,彼此分别,东择所好,西,斯乃所也。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天理要论》
之逸迹兮,超孤而幽
·韩愈·《复志赋》
14.
灵敏;灵活。
舞《霓裳》而骨,掩鲛绡而丰神迥。
·徐弘祖·《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十三》
独有感觉是灵的,那男人刚要跑到的时候,她已经赶紧把后门关上了。
鲁迅·《且介亭杂文·阿金》
老年人有经验,当然强,但生理机能在逐渐退化,眼睛耳朵不那么灵了。
毛泽东·《青年团的工作要照顾青年的特点》
15.
善;美好。
夫孝者,天地之性,人之所由也。
《文选·潘岳〈田赋〉》
集祉,庆蔼迎祥。
《文选·谢庄〈宋孝武宣贵妃诔〉》
荐鲂瓣,金花稍橙
·孟郊·《与王二十一员外涯游枋口柳溪》诗
16.
对死者的尊称。
称死者的遗体。
玉下了,忙忙奔至停之室,痛哭一番。
《红楼梦》第十三回
哥哥!保佑你兄弟发财,把你的灵运回中国去吧!
老舍·《二马》第二段九
指灵柩。也指灵位。
先是,日前先礼忏、演剧于藩城,又架三木台于前。有父、母及妃三,故三
·徐弘祖·《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一》
爷带了林姑娘同送林姑老州,大约赶年底回
《红楼梦》第十四回
那口就供在堂屋正中,姑娘跪在右,候着还礼
《儿女英雄传》第十七回
庙里能停灵,可不收没有棺材的死尸!
老舍·《四世同堂》二十
爹,我知道,你四十多岁才生了我,你疼我,是不是没看到孙子,才不肯闭眼?明年会有的,我会抱着孙子到你老人家的灵前,让你看个饱。
聂鑫森·《紫绡帘》第一辑
17.
福气;福分。
若以大夫之,得保首以没;先君若问与夷,其
《左传·隐公三年》
若蒙社稷之,上安家,吾之也。
《后汉书·王允传》
假椒房之宠灵总军国要。
《晋书·外戚传序》
18.
通“”。政令;法令。
苗民弗用,制以刑。
《书·吕刑》
无为秦也,久矣。
·杨雄·《法言·重黎》
楚之政,曰“令尹”。而君亦别言“修”,见于《楚》;者望文生多穿,不悟“修”即“令”。古金石以“灵终“令”,”、“令”之通可知也。
章炳麟·《文学说例》
19.
通“”。零落。
气发于根柢兮,柯叶汇茂。
《文选·班固〈幽通赋〉》
20.
通“”。车厢上的窗棂。
虎〕寝于其中而逃。
《左传·定公九年》
21.
姓。春秋晋有灵辄。见《左传·宣公二年》。
源: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
字形演变
全部
金文
小篆
隶书
楷书
行书
草书
二字词
  • 靈脂
  • 靈幌
  • 神靈
  • 靈蛇
  • 靈規
  • 靈韤
三字词
  • 靈飛經
  • 百靈鳥
  • 靈敏度
  • 北山靈
  • 王靈官
  • 靈胥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