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释义
1.
古代衡制中的重量单位。为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
兵若以镒称铢兵若以铢称镒
《孙子·形》
己丑,改,文曰“常平五”。
《北齐书·文宣帝纪》
纺苎纱……惟破析日之力只得三五重。
·宋应星·《天工开物·夏服》
古代重量以黍为起算物,几黍为一铢,各家所说不同。
百黍为一铢。
,如锱铢
《礼记·儒行》
律度量衡,是乎出
《国语·周语下》
一龠容千二百黍,重十二
《汉书·律历志上》
九十六黍为一铢。
十六黍一豆,六豆,二十四重一
·刘向·《说苑·辨物》
十黍当一铢。
锱铢之,割定而欲无厌
《荀子·富国》
一百四十四粟当一铢。
十二粟而一分,十二分而,十二
《淮南子·天文训》
2.
五铢钱的省称。
除其租之律,租税禄皆以布帛及
《汉书·贡禹传》
3.
比喻精细;微小。
有文字,精气铢于绵
·皮日休·《鲁望昨以五百言见贻过有褒美内揣庸陋弥增愧悚因成一千言上述吾唐文物之盛次叙相得之欢亦迭和之微旨也》诗
4.
钝;不锋利。
其衣致文,其兵戈刃。
《淮南子·齐俗训》
源: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
字形演变
全部
小篆
隶书
楷书
行书
草书
形近字
与“銖”字右部件相同,均为“朱”
全部
二字词
  • 銖刀
  • 銖錙
  • 毛銖
  • 五銖
  • 銖絫
  • 銖分
三字词
  • 六銖紗
  • 二銖錢
  • 五銖服
  • 三銖錢
  • 六銖錢
  • 四銖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