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释义
1.
谄媚;奉承。
臣正,厥后克正;,厥后自
《书·命》
生曰:“先生何言之也?”
《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
恭而不近于谀,和而不至流,事上处众之道。
·薛瑄·《从政录》
中国的曾国藩也患有此症,时时对着人搔爬,鳞屑飞落,拍马者谀为龙变。
孙犁·《秀露集·读〈蒲柳人家〉》
2.
谄媚的话。
唯囿是恢,唯是信。
《汉书·韦贤传》
凡可献谀取媚,品,亦不以为过
·𪸩·《清波别志》卷中
3.
和悦柔顺貌。
然告民有事,所以待天地之杀敛也。
《管子·五行》
源: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
字形演变
全部
小篆
隶书
楷书
行书
草书
二字词
  • 諛臣
  • 諂諛
  • 道諛
  • 誣諛
  • 諛巧
  • 諛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