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释义
1.
动物冬眠,潜伏起来不食不动。
蛇之,以存身也。
《易·辞下》
鱼渊潜
·干宝·《搜神记》卷十二
天寒百虫蛰,割房霜在匕。
·梅尧臣·《蜜》诗
矫举鸿已冥,凝寒龙渐蛰
·黄𬸦来·《送田月枢归隐王屋》诗
2.
冬季藏伏起来的动物。
昔自在古,建正作孟春。于时冰泮发蛰,百草奋兴,秭鳺先𣽎
《史记·历书》
既春游以生,启诸蛰于潜户。
·张衡·《东京赋》
一夜春雷百空,山家落起蛇
·王禹·《春居杂兴》诗
闻风化而,如蛰启于春霆。
·魏源·《默觚下·治篇九》
3.
比喻人隐藏不出。
武帝云: 尊。明帝云: 圣体
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指瑕》
天气热起来了,不能一天到晚蛰在那小屋里。
李劼人·《死水微澜》第五部分十三
4.
崩塌。参见“蟄陷”、“蟄裂”。
5.
见“蟄蟄”。
源: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
字形演变
全部
小篆
隶书
楷书
行书
草书
二字词
  • 啓蟄
  • 伏蟄
  • 蟄燕
  • 棲蟄
  • 蟄居
  • 蟠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