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áo
rào
xiāo
详细释义
1.
扰乱;阻挠。
亦指恼乱;烦扰。
外内相,下其民,民所附,三苗以亡。
《逸周书·史记》
刘渊、王青冀。
·干宝·《〈晋纪〉总论》
将纾国难收寇兵,其凶,果集吾事。
《旧唐书·段秀实传》
赝贾乱廛,窳农败田,邦,害马污群
·宋祁·《宋景文公笔记·杂说》
勿效安石,竟为妇
·汪懋麟·《送树百给事使闽》诗
俯及宴,醵率,色。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纪》
近得君薛家夫人不安,老妻日夕忧挠
·欧阳修·《与梅圣俞书》
2.
搅动;拌和。
以智生患,又以智之,譬犹挠水而欲求其清也。
《文子·道德》
使水者,鱼挠之。
《淮南子·说林》
汪汪焉,洋洋焉,可澄之不清,之不
南朝 齐·王俭·《褚渊碑文》
三四日去附子,以汁和矢、羊矢各等分,令洞洞如稠粥。
·徐光启·《农政全书》卷六
3.
挥动;摇动。
挠顾指,四方之民莫不俱至。
《庄子·天地》
轮轴制不停。
·元稹·《当来日大难行》
4.
屈;屈服。
秦王色跪而之。
《战国策·魏策四》
切直……任重不可以非理
《史记·太史公自序》
常居中持重
《三国志·魏志·荀彧传》
操比松寒不,忠言如苦非甘。
·王安石·《送江宁彭给事赴阙》诗
一木易折,而束矢难挠
梁启超·《台谏近事感言》
5.
弱;削弱。
遁者罪,则后世之王臣者,皆依不利之名而效臣遁,若是国终为天下
《吕氏春秋·高义》
主疾嗣,弄臣为辅,鼎足不栋干
《汉书·佞幸传赞》
谋挠,欲
·苏轼·《上神宗皇帝书》
6.
抓;搔。
腮,可又便怎生?
·秦简夫·《东堂老》第二折
那八戒般富般美色,他却心痒难挠
《西游记》第二三回
玉忙笑道:“两个大的欺小的!等我来挠!”着也上床来隔肢晴雯。
《红楼梦》第七十回
“糟糕!”高车长挠着头说。
峻青·《黎明的河边·东去列车》
7.
通“”。
外有以为璧珠玉以聘侯之冤不矣。
《墨子·天志中》
源: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
字形演变
全部
小篆
隶书
楷书
行书
草书
二字词
  • 頽撓
  • 北撓
  • 撓格
  • 惑撓
  • 撓擾
  • 痛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