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释义
1.
回声。
其受命也如
《易·辞上》
吉,逆凶,惟影
《书·大禹谟》
日中影,呼而无响
《吕氏春秋·有始》
夫相呼,空响应人作人
·张翥·《范宽山水》诗
2.
泛指声音。
日景,炎光飞响
《文选·扬雄〈剧秦美新〉》
斧斤,庶遂憩息
·杜甫·《营屋》诗
时间睡不去,在翻覆之,忽得叩门响
《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三
3.
指开口答话。
辂过魏郡太守
《三国志·魏志·管辂传》
他枕着胳膊,脸色阴沉、灰暗、难受,一只手愤恨地拔着枯草,谁也问不响。
柳青·《创业史》第一部第二三章
4.
发出声音。
亦谓使发出声音。
顿辔倚嵩侧听风响
·陆机·《又赴洛道中》诗之二
高柳早啼,廊春雨
·王维·《谒上人》诗
手弦声响处雁落遥空。
·叶梦得·《水调歌头·九月望日与客习射西园余偶病不能射》词
于是提出解说或抗议来——自然,一声不响也可以。
鲁迅·《花边文学·看书琐记(三)》
汤点细果与文官等吃去,便命鼓。
《红楼梦》第五四回
他们响着鞭儿,唱着歌儿。
王汶石·《少年突击手》
5.
形容声音洪亮。
亦指(说话)有影响或声名远扬。
众岭重,空江人语响
·刘长卿·《湘中纪行·浮石濑》诗
人住了吹打,听时,一片风声,吹得怪
《醒世恒言·钱秀才错占凤凰俦》
外一片打的
《儒林外史》第十七回
硕响万载是振。
·陆云·《祖考颂》
一千年黄,是响处
·冯子振·《鹦鹉曲·黄阁清风》曲
6.
犹音讯。
艾得,大喜,即报书
《三国志·蜀志·后主传》
居士曰:“言中有。”曰:“付不得忘却。”
·苏轼·《记南华长老答问》
7.
犹遗音。
见张无垢《论语吟》,人多者,大都以禅机说圣学,面目不相似也。
·高攀龙·《高子遗书序》
济迁著作佐郎,自哀公十三世接战国为鲁后春秋》。《春秋》即,此正恨失,哀十三世,摭何由富!
·周亮工·《书影》卷一
8.
方言。清楚。
私下受这样说,他也不肯。
《二刻拍案惊奇》卷二
先说响,我们这组可是想实在变,年头到年尾啊!
柳青·《种谷记》五
9.
用同“”。趋向;向着。参见“響慕”。
10.
量词。表示声音发出的次数。
只是口噪,得不切事情,便喊一
·陈亮·《又甲辰秋答朱元晦秘书书》
源: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
字形演变
全部
小篆
隶书
楷书
行书
草书
二字词
  • 管響
  • 棋響
  • 響箭
  • 繁響
  • 響象
  • 響赴
三字词
  • 響冷冷
  • 叮噹響
  • 響瓜兒
  • 鐵響板
  • 説不響
  • 響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