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释义
1.
创伤。
亦特指创伤之浅者。
若跣弗地,厥足用
《书·说命上》
以杙抉其而死。
《左传·襄公十七年》
我往年,冥谪为虎,比因人,冥官笞余一百,今免放,杖
·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支诺皋中》
是有了成心的,只要重坐罪,先分付仵作报伤要重。
《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
陆华园装作受,弄了两个人扶着。
《负曝闲谈》第一回
他大怒之后,脱了衣服,照了一张照片,以显示一寸来宽的刀伤。
鲁迅·《朝花夕拾·范爱农》
〔孟秋之月〕命理瞻,察折。
《礼记·月令》
2.
伤害;损害。
厩焚,子退朝曰:“人乎?”不问马
《论语·乡党》
伤国者何也?曰:“以小人尚民而威,以非所取民而巧,是伤国之大也。”
《荀子·王霸》
受命以,夙夜忧叹,恐付不效,以先帝之明。
三国 蜀·诸葛亮·《前出师表》
近年返暴雨,
·苏舜钦·《顶破二山诗》
有一犬在前,生呼其曰:“出外须闭门,勿使犬进伤我。”
·李诩·《戒庵老人漫笔·赵林二轮回事》
虽在困难时期,我们仍要注意赋税的限度,使负担虽重而民不伤。
毛泽东·《抗日战争时期的经济问题和财政问题》
3.
中伤;诋毁。
郈昭伯怒,昭公。
《吕氏春秋·察微》
而王不官臣者,人必有以不信王者。
《史记·苏秦列传》
4.
妨碍。
乎?亦各言其志也。
《论语·先进》
苟余行之不迷,虽颠沛其何
·韩愈·《祭田横墓文》
这样不伤大雅而又含有象征意义的词儿正合于一个青年恋人寄兴的需要,他就常常用它。
叶圣陶·《倪焕之》十七
5.
忧思;悲伤。
我姑酌彼兕觥,以不永
《诗·周南·卷耳》
九秋之增,怨西荆之折
·张衡·《南都赋》
不有戚思,远游伤
·王安石·《寄二弟时往临川》诗
素娥前曰:“夙,可以去矣,奚过伤为!”
·吴骞·《扶风传信录》
6.
哀悼;哀怜。
武王素甲三千一日,破,禽其身,其地,而有其民,天下莫不
《战国策·秦策一》
昔伯牙绝弦于钟期,仲尼覆醢子路,痛知音之遇,伤门人之莫逮。
三国 魏·曹丕·《与吴质书》
老妻卧路啼,暮衣裳。孰知是死别,且复伤其寒。
·杜甫·《垂老别》诗
文,初尚才情,晚年然自放,谓后人知我不在此,之。
《明史·文苑传二·唐寅》
7.
丧祭。
亦指吊丧主。
明君饮吊伤
《管子·君臣下》
侯唁公于野井
《公羊传·昭公二十五年》
8.
嫌;失之于。
所修格令章程,于当世,颇伤烦碎,者以久之法。
《北史·苏威传》
皇初臻等八人,法言曰: 吴楚伤轻浅,燕赵则,秦陇则声为入,梁益似去。
·苏鹗·《苏氏演义》卷上
祥道以司取士伤滥,每年入流之数过一千四百,色入流,曾不铨简
《资治通鉴·唐高宗显庆二年》
清而促,短而凡。
·王世贞·《艺苑卮言》卷三
9.
太;过度。
大率常欲令温如人腋下佳。若等不宁伤冷,不伤热: 冷穰覆暖,热则矣。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作豉法》
且看欲眼,莫厌伤多酒入唇。
·杜甫·《曲江》诗之一
伤浅,桃猜粉太
·李商隐·《俳谐》诗
甚瘦,近死为伤肥。
·齐己·《野鸭》诗
食不惟禁止生冷,亦不可伤饱,亦不可伤饥……衣服不可薄,亦不可厚。
·司马光·《与王乐道书》
10.
因过度而不能忍受或不能继续。
还有原味觉醒、焦糖玛奇朵……那天,我是真的真的吃伤了。
《温州都市报》2009.6.26
为防止“一顿吃伤,十顿喝汤”的现象,华南理工大学营养学林凡教授提醒市民多吃谷物食品,注意荤素搭配,保持酸碱平衡。
《韶关日报》2010.9.28
11.
姓。春秋宋有伤省。
源: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
字形演变
全部
大篆
小篆
隶书
楷书
行书
草书
二字词
  • 傷負
  • 傷閡
  • 武傷
  • 傷哀
  • 傷暮
  • 傷殺
三字词
  • 殺傷力
  • 破傷風
  • 傷病員
  • 傷腦筋
  • 致命傷
  • 副傷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