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释义
1.
深红色。
乃收城中得千牛,为绛缯衣,以五彩文。
《史记·田单列传》
有人著大冠,绛单衣,杖竹立冢前,呼薪孺子伊永昌曰:“我,王子也,勿得取吾也。”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汳水》
回视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
·姚鼐·《登泰山记》
他也并非全树通红,最多的是浅绛,有几片则在绯红地上,还带着几团浓绿。
鲁迅·《野草·腊叶》
2.
染为绛色。
参见“絳天”。
交尸布野,流血路。
·葛洪·《抱朴子·诘鲍》
3.
草名。可以染红。
纶组,食葛香茅。
《文选·左思〈吴都赋〉》
4.
古地名。
春秋晋国旧都。在今山西省翼城县东南。晋穆侯自曲沃迁都于此,孝公时改名为翼。及景公迁新田,称为新绛,遂称此为故绛。
晋都。今山西省侯马市。晋景公迁都至新田,改名新绛。后即称为绛。汉为绛县。
源: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
字形演变
全部
小篆
隶书
楷书
行书
草书
二字词
  • 絳裙
  • 絳紫
  • 絳跗
  • 絳氣
  • 絳礬
  • 絳帳
三字词
  • 點絳唇
  • 絳紗袍
  • 點絳脣
  • 絳霄樓
  • 絳引幡
  • 絳都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