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释义
1.
季节。
亦指天时
乃命羲和,若昊天,象日月星辰,敬授民
《书·尧典》
月,为时积时为岁
·王充·《论衡·𧬘时》
惟天之于时亦然,其善者而假之;是故以鸟鸣春,以雷夏,以虫鸣秋,以风鸣冬。
·韩愈·《送孟东野序》
时过不雨,民失有秋。
·张居正·《贺灵雨表三》
时与治世同,而殃祸与治世
《荀子·天论》
2.
季度。三个月为一时。
要囚,服念五六日,至于旬
《书·康诰》
3.
特指历法
行夏之,乘殷之,服周之冕。
《论语·卫灵公》
夫子取四代,凡制而折衷之,于时独欲行夏。
·程大昌·《考古编·正朔二》
4.
时候;时间。
少之,血未定,戒之在色。
《论语·季氏》
白日正中,天下共明光。
南朝 宋·鲍照·《学刘公体》诗之五
那时正是庚子联军入京的第三年。
沈从文·《从文自传·我的家庭》
5.
计时单位。
时辰。一昼夜的十二分之一。
时启闭
《周礼·天官·阍人》
按法,葬家多取乾、艮二,乃近夜半,文与礼乖。
《新唐书·吕才传》
一日分十二,每又分二,曰初,曰正,是二十四小
·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二十四时》
小时。一昼夜的二十四分之一。
下午五时顷两部汽车同时出发。
郭沫若·《洪波曲》第十二章一
6.
泛指光阴岁月
及年之未晏兮,其未央。
《楚辞·离骚》
迹以飞声兮,孰谓时之可蓄。
·张衡·《思玄赋》
作者非今士,相去已千。
·韩愈·《秋怀》诗之八
7.
适时;合于时宜。
参见“時燠”。
孔子,者也。
《孟子·万章下》
日月光,,膏露降,五孰。
《汉书·晁错传》
令至愚,以泽颇时,民不至不足。
·欧阳修·《求雨祭汉景帝文》
8.
当时;那时。
亦指当时的人。
时举于秦,知穆公之可有行也,而相之。可不智乎?
《孟子·万章上》
尤小,复记忆;吾时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
·韩愈·《祭十二郎文》
时正六月,日夜总在吓人高热中受苦。
沈从文·《从文自传·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
不拘行,为时所毁。
《后汉书·郭太传》
云:“丁君十,不褒数字。”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慕贤》
高宗行幸州,郡人李易为状元……所在。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六
9.
时机;机会。
事而亟失,可知乎?
《论语·阳货》
桐花最晚今已緐,君不强起时难更。
·韩愈·《寒食日出游》诗
古之贤圣才德而不遇者,多矣。
·张居正·《被言乞休疏》
10.
时运。
死之短也。
《左传·文公十三年》
力拔山兮气盖世,不利兮不逝。
《史记·项羽本纪》
这真是“运去金成铁,时来铜变金!”
《花城》1981年第5期
11.
时代;时世。
吾非世同亲闻其色也。
《墨子·兼爱下》
平之,老少陷,万数之中,必有命未死之人,遭衰微,兵革起,不得寿
·王充·《论衡·命义》
始知文章合为时而著,歌事而作。
·白居易·《与元九书》
12.
时势;时局。
,世乱识忠良。
南朝 宋·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
霜雪纷纷毛,忧时自悔目空蒿。
·王安石·《次韵舍弟常州官舍应客》
酒不销忧国泪,救时应仗出才。
·秋瑾·《黄海舟中》诗
13.
时尚;时俗。
妆罢声问婿眉深时无
·朱庆·《闺意》诗
少年,信道不从时
·刘禹锡·《效阮公体》诗之一
14.
借指时王
文武佐时惭吉甫,宣王征伐自公。
·王安石·《次韵元厚之平戎庆捷》
石亨为时倚重,偕于尚治兵土城外。
·叶盛·《水东日记·弋谦》
15.
善;鲜美。
酒既旨,尔淆
《诗·小雅·𫠆弁》
16.
处;处于。
于时通,利于处穷信是也。
《荀子·修身》
17.
语法范畴的一种。表示动词所指动作在什么时候发生。一般分现在时、过去时和将来时三种。有些语言分得更细。
18.
副词。
按时。
时习之,不亦乎?
《论语·学而》
寒温必服,药饵
·元稹·《祭翰林白学士太夫人文》
其省思时寝食,药饵,以副中外之望。
·苏轼·《赐镇江军节度使韩绛上表乞致仕不许诏》之二
及时。
时筑,而人果之。
《韩非子·说林下》
及宣王至辽东,霖雨,不得攻。
《三国志·魏志·明帝纪》
吏事匆匆,报谢,足下勿
·朱熹·《答杨宗卿书》
有时。
如彼飞虫亦弋
《诗·大雅·桑柔》
〔高祖〕时饮醉卧,武、王媪其上常有怪。
《汉书·高帝纪上》
行色递隐见,人烟时
·杜甫·《自阆州领妻子却赴蜀山行》之三
莺时一弄,日斜起相思
·欧阳修·《蝶恋花》词
两个“时”字叠用,表示时而这样,时而那样。
自淳以至曼千有余岁小。
《史记·匈奴列传》
来转徙,去。
《汉书·晁错传》
他的身体仍旧是时好时坏。
巴金·《寒夜》二五
时常;经常。
时与出游
《史记·吕太后本纪》
时闻洞中泉滴,良久一滴,清如金石。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六
绍棠写爱情,时有新意。
孙犁·《秀露集·读〈蒲柳人家〉》
特意。
从雁门投此山,住持修道。
《敦煌变文集·㠠山远公话》
其冬,曲赦京城,敕文时标诲名,令杖一百,配流南。
《旧唐书·姚崇传》
19.
连词。相当于“”。
不得廉、李牧时为
《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
20.
疑问代词。相当于“”。问人。参见“時家”。
21.
语气词。表停顿,相当于“”。
你明日若不去,教你前作事,没齐来
·《错立身》戏文第五出
方何,不醒有甚思。
··《寄生草·饮》曲
既是如此说时,你三人可就京甲仗内,不拘目,任意选拣衣甲盔刀,关领前去。
《水浒传》第五五回
22.
通“”。此;这。
立王,生逸。
《书·无逸》
粤余何功,帝之力。
·元稹·《册文武孝德皇帝赦文》
而朕知人,则时乃之功矣。
·沈遘·《西京左藏库副使杨文广可供备库使》
23.
通“”。
顺承。
周之命,于绎思。
《诗·周颂·赉》
承受;接受。
〔青蛉〕蜚翔乎天地之,求蚊虻而食之,甘露而之。
·刘向·《新序·杂事二》
24.
通“”。止息;停止。
曰止曰室于兹。
《诗·大雅·
25.
通“”。
等候。
孔子其亡也,而往拜之。
《论语·阳货》
早曰:“今日申必大雨。”比至未,犹无,帝召早之。早曰:“更少。”
《北史·艺术传上·王早》
饥饱,以其性情。
·王祯·《农书》卷五
宜亟令滇粤诸帅,稍分饷项运济永福,乏而资给之。
·薛福成·《援越南议下》
侍候;侍奉。
仲兄大雅以疾不涉事,少嘉其起居,使得徜徉以自疾。
·陈亮·《何少嘉墓志铭》
26.
通“”。掌管。参见“時夜”。
27.
通“”。种植。
汝后稷,播
《书·舜典》
味草木。
《孔子家语·五帝德》
使后稷播前代也。
·王禹·《拟封田千秋为富民侯制》
28.
姓。汉有时苗。见《三国志·魏志·常林传》裴松之注。
源: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
字形演变
全部
甲骨文
金文
大篆
小篆
隶书
楷书
行书
草书
二字词
  • 憂時
  • 日時
  • 時今
  • 時制
  • 時效
  • 時義
三字词
  • 十二時
  • 及時雨
  • 倒計時
  • 小時候
  • 臨時工
  • 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