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释义
1.
古代设在车箱前供立乘者凭扶的横木。
,登而望之。
《左传·庄公十年》
生一士,伏掉三寸之舌,下七十城。
《史记·淮阴侯列传》
凡大,脱时则诸物星散收藏;驾则先上两轴,然以次架。凡、衡、,皆从轴上受基也。
·宋应星·《天工开物·舟车》
2.
伏轼致敬。
参见“軾閭”。
段干木禄而家,魏文侯之。
《淮南子·修务》
门阙必下车趋焉。
《汉书·万石传》
每行辄轼
《后汉书·方术传上·高获》
,徒者也。
·戴良·《王先生墓志铭》
源: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
字形演变
全部
小篆
隶书
楷书
行书
草书
形近字
与“軾”字右部件相同,均为“式”
全部
二字词
  • 迴軾
  • 軾蛙
  • 軾閭
  • 熊軾
  • 伏軾
  • 軾轍
三字词
  • 軾怒鼃
  • 熊軾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