鱗
鱗
详细释义
简
繁
1.
鱼类、爬行类和少数哺乳类动物密排于身体表层的衍生物,具有保护作用。
鱼鳞
屋兮
龙
堂,紫
贝阙
兮朱宫。
《楚辞·九歌·河伯》
天下士大夫捐
亲
戚,弃土壤,
从
大王
于
矢石之
闲
者,其
计
固望其攀
龙鳞
,附
凤
翼,以成其所志耳。
《后汉书·光武帝纪上》
鸡
子
鱼
,口有觜如
鸡
,肉翅
无鳞
,尾尖而
长
。
唐
·
刘恂
·
《岭表录异》卷下
鲇鱼无鳞
如黄
鳝
,蛤蚜身瘦
类
白
鲦
。
清
·
蒲松龄
·
《日用俗字·鳞介》
鲥鱼烹调时不能把鱼鳞去掉,保存肉鳞同饪,使不损鳞下脂肪,增加鲜味。
石三友
·
《金陵野史·春有刀鲚夏有鲥》
2.
鱼的代称。
1
亦借指书信。
测潜鳞
,踵介旅。
《后汉书·马融传》
紫
驼
之峰出翠釜,水精之
盘
行素
鳞
。
唐
·
杜甫
·
《丽人行》
投劾乃
径归
,不作
婴网鳞
。
明
·
高启
·
《咏隐逸·王绩》
南
鳞
北雁
频来
往,自没一
纸书来
,慰奴
怀
想。
《吴骚·步步娇·闺怨》
3.
泛指有鳞甲的动物。
〔孟春之月〕其
虫鳞
。
注
《礼记·月令》
鳞汇万
殊,甲
产无
方。
晋
·
孙绰
·
《望海赋》
凡
鳞
者生
于
庶
鱼
也。
清
·
李元
·
《蠕
范
·物理》
4.
比喻形状似鳞片之物。
古石生寒仞,春松脱老
鳞
。
注
五代
·
齐己
·
《游道林寺四绝亭观宋杜诗版》诗
一路上两旁的山大都作黄色,少树木,垦成一鳞一鳞的梯田。
叶圣陶
·
《从西安到兰州》
5.
姓。春秋宋有大夫鳞鱹,鳞朱。见《左传·文公十六年》。
源:
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
字形演变
全部
形近字
与“鱗”字右部件相同,均为“粦”
全部
潾
嶙
𬴊
辚
膦
璘
磷
瞵
鳞
麟
僯
噒
嫾
憐
撛
暽
橉
燐
獜
疄
繗
蹸
轔
鏻
隣
驎
二字词
雪鱗
批鱗
化鱗
銜鱗
勁鱗
銀鱗
三字词
魚鱗雲
龍鱗香
批逆鱗
鱗翅目
横海鱗
魚鱗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