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
兩
liǎng
liàng
详细释义
简
繁
1.
数词。二。常用于成对的人或事物以及同时出现的双方。
并驱从两
肩兮,揖我
谓
我儇兮。
《诗·齐风·还》
邦君
为两
君之好,有反坫。
《论语·八佾》
结发为
夫妻,恩
爱两
不疑。
汉
·
苏武
·
《诗四首》之三
处
士拱
两
手,笑之但掉
头
。
唐
·
杜牧
·
《洛中送冀处士东游》诗
这一派哥儿们的希望大概有两个,或是拉包车,或是自己买上辆车。
老舍
·
《骆驼祥子》一
2.
表示不定数,多与“
一
”或“
三
”前后连用,义为
少量
。
纤经连
白,
鸣
桹
厉响
。
贯鳃
𦉹尾,掣三
牵两
。
晋
·
潘岳
·
《西征赋》
楚岸千
万
里,燕
鸿
三
两
行。
唐
·
杜牧
·
《池州春送前进士蒯希逸》诗
弄好了,也许一下子弄个一块两块的;碰巧了,也许白耗一天,连“车份儿”也没着落,但也不在乎。
老舍
·
《骆驼祥子》一
3.
两个人或两件事物。
1
也指对立的两面或两个极端。
吾未至乎事之情,而既有
阴阳
之患矣;事若不成,必有人道之患。是
两
也,
为
人臣者不足以任之,子其有以
语
我
来
。
《庄子·人间世》
逸
群
之
俊
,擅
场挟两
。
注
《文选·潘岳〈射雉赋〉》
你看他
两
分襟,不把
临
去秋波掉。
清
·
孔尚任
·
《桃花扇·入道》
两
不立,
则
一不可
见
。
宋
·
张载
·
《正蒙·太和》
自宰相、
执
政、侍
从
、卿
监
、正
员
郎分
为
五等,除致仕
遗
表已
议
裁
减
外,
将
逐郊
荫补
恩
泽
,每等降
杀
,以
两
酌中,定
为
止
数
。
《续资治通鉴·宋孝宗淳熙九年》
4.
指联系、协调双方的人或事物。
以九
两系
邦
国
之民。一曰牧,以地得民;二曰
长
,以
贵
得民;三曰
师
,以
贤
得民;四曰儒,以道得民;五曰宗,以族得民;六曰主,以利得民;七曰吏,以治得民;八曰友,以任得民;九曰
薮
,以富得民。
注
《周礼·天官·大宰》
5.
加倍;翻一番。
《易》之
为书
也,
广
大悉
备
。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材而
两
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材之道也。
《易·
系
辞下》
一龠容千二百黍,重十二
铢
,
两
之
为两
。
《汉书·律历志上》
6.
两次;两度。
昔
离
秋已
两
,今聚夕
无双
。
南朝 宋
·
谢惠连
·
《七月七日夜咏牛女》诗
比年
两见
之,
宾
主更
献
酬。
宋
·
苏轼
·
《送李公择》诗
府校迩来大致粗定,藐躬穷奇,所至颠沛,一遘于杭,两遇于越。
鲁迅
·
《书信集·致许寿裳》
7.
同时兼具两方面。
身
尽
其故
则
美,
类
不可
两
也。
《荀子·解蔽》
自古及今,未
尝
有
两
而能精者也。
《荀子·解蔽》
利不可
两
,忠不可兼。不去小利
则
大利不得,不去小忠
则
大忠不至。
《吕氏春秋·权勋》
8.
等同;比并。
夫物有多寡,而情不能等;事有成
败
,而意不能同;行有
进
退,而力不能
两
。
《管子·禁藏》
贵
而不傲,富而不
骄
,
两
而不争。
注
《逸周书·小开》
君
后
三
岁
而侯。侯八
岁为将
相,持
国
秉,
贵
重矣,
于
人臣
无两
。
《史记·绛侯周勃世家》
虽
然蓬
头
垢面,那玉貌花容,
从来无两
。
《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
何人
诇
北方,
处
士才
无两
。
清
·
顾炎武
·
《赠万举人寿祺》诗
9.
犹言分散不统一。
1
参见“
兩政
”。
天子必
执
一,所以
抟
之也。一
则
治,
两则乱
。
《吕氏春秋·执一》
10.
整治;修饰。
吾
闻
致
师
者,左射以
丛
,代御
执辔
,御下
两马
,掉鞅而
还
。
注
《左传·宣公十二年》
环
人掌致
师
。
注
《周礼·夏官·
环
人》
11.
重量单位。古制二十四铢为一两,十六两为一斤。今市制折合国际单位制0.05千克,十钱一两,十两一斤。
十二粟而
当
一分,十二分而
当
一
铢
,十二
铢
而
当
半
两
,衡有左右,因倍之,故二十四
铢为
一
两
。
《淮南子·天文训》
二十四
铢为两
,十六
两为
斤。
《汉书·律历志上》
12.
全;都。
三吴邦伯皆
顾
盼,四海雄
侠两
追
随
。
唐
·
李白
·
《猛虎行》
那是俱疑似,
须
知
两
逼真。
唐
·
韩愈
·
《春雪间早梅》诗
13.
量词。
1
用于鞋、袜等成对使用的衣物。
葛
屦
五
两
,冠
𮉫双
止。
注
《诗·齐风·南山》
十五年,任
为
弓材,亦堪作履。
注
北魏
·
贾思勰
·
《齐民要术·种桑柘》
一
两
棕鞋八尺藤,
广
陵行遍又金陵。
唐
·
戴叔伦
·
《忆原上人》诗
道人自有
爱
山癖,
蜡
屐平生
几两
穿。
元
·
萨都剌
·
《茅山道士》诗
阮方吹火
蜡
屐,
叹
曰:“未知此生
当
着
几两
屐!”
清
·
王士禛
·
《池北偶谈·谈献五·癖》
2
用于两股相交的物品。
由其德,舜禹受天下不
为
泰;不由其德,五
两
之
纶
、半通之
铜
亦泰矣。
注
汉
·
扬雄
·
《法言·孝至》
3
犹
匹
。用于帛、锦。每两四丈。
纳币
一束,束五
两
,
两
五
寻
。
《礼记·杂记下》
夏,
齐
侯
将纳
公,命
无
受
鲁货
,申
丰从
女
贾
,以
币锦
二
两
,
缚
一如
镇
,
适齐师
。
注
《左传·昭公二十六年》
令
图
不虞其
诈
,自以
为终获
大功,私
遗
休格重
锦
十
两
。
《续资治通鉴·宋太宗雍熙三年》
14.
古代军队编制单位。二十五人为一两。
五人
为
伍,五伍
为两
,四
两为
卒,五卒
为
旅,五旅
为师
,五
师为军
。
注
《周礼·地官·小司徒》
自伍而
两
,自
两
而
师
,不一其令。
《尉缭子·兵教下》
15.
通“
魎
”。
木之怪,夔罔
两
。
注
汉
·
刘向
·
《说苑·辨物》
源:
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
字形演变
全部
二字词
兩戒
兩臺
兩輪
兩三
儲兩
兩清
三字词
兩面人
兩面性
兩極管
百兩金
兩姨親
兩下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