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释义
1.
丝的头绪。
之性为丝,然非得工女煮以热汤而抽其统纪不能成
《淮南子·泰族训》
2.
事物之间一脉相承的连续关系,系統。
又如: 血统;传统;道统。
君子创业也。
《孟子·梁惠王下》
天下,守其无穷
《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是以略文,宜宏大
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通变》
非以私世之
·王应麟·《困学纪闻·评文》
秀水朱鬯氏:“承祚削魏氏受碑,而详书汉中王武山即皇帝位文,并群臣劝进表,统与蜀,此承祚意也。”
·恽敬·《书〈三国志〉后》
3.
纲纪;准则。
之以赏赐之以刑,班序毛,以纪统
《国语·齐语》
忠信以为质,端为统礼仪文,伦类理。
《荀子·臣道》
民以君为统,君政善,民和治,君政冤乱
·王符·《潜夫论·本政》
4.
统一。
何言乎王正月?大一也。
《公羊传·隐公元年》
人君而守之强,不禁亡。
·桓宽·《盐铁论·刺权》
疑似而失其真,支汗漫而,其弊可言哉!
·王若虚·《〈道学发源〉后序》
周初大封建,对商朝原始小邦林立的现象说来,多少含有统天下于一尊的意义,显然是一个进步。
范文澜·蔡美彪·《中国通史》第一编第三章第三节
5.
统领;率领。
大哉乾元,始,乃天。
《易·乾》
冢宰,掌邦治,百官,均四海。
《书·周官》
及王琳平,子高所益多,士依附之。
《南史·韩子高传》
6.
治理;管理。
若其所以之,则无异于,而求有武之功名,可乎?
《荀子·强国》
臣愚以为诸王幼冲,未统国事。
《三国志·吴志·陆逊传》
仆射裴公,开镇蛮荆,郡惟九。
·韩愈·《荆潭唱和诗序》
7.
本。
本也,以祭祀之本,故名祭
·郑玄·《礼记·祭统》
乐调而四和,阴阳物之也。
《史记·外戚世家》
8.
总括;总起来。
各守一以司大魁以笙。
·潘岳·《笙赋》
之,方易因,险涂难御。
《后汉书·邓张徐张胡传论》
算起事除了便宜了安阿哥之外,一群人那一不是真心我何玉的?
《儿女英雄传》第二六回
现在家里统只这一点,还要大方,送了他们,他们也不会对你道谢。
丁玲·《母亲》三
9.
量词。多用于碑碣。
一座祠堂人供,立一碑碣字行。
·刘致·《端正好·上高监司》套曲
人向墓前高耸耸立一碑碣。
·《范张鸡黍》第二折
殿前
·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东岳庙》
更立新碑一
··《长生殿·改葬》
10.
旧谓一千五百三十九年为一统。
月,为时积时为岁,千五百三十九岁为,四千六百一十七岁为一元。
·王充·《论衡·𧬘时》
11.
地质学名词。在世的时间内形成的地层叫“统”。如: 上泥盆统;中泥盆统;上二迭统;下二迭统等。
12.
犹通。
穿通。
忽然又想到咱们后院是的,就摸到,在他那堂屋的窗底下偷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四回
泄露。
党内怕他不小心把不该讲的话“统”出去,所以没有吸收他。
赵树理·《灵泉洞》二
全;都。
先生出国已久,大约这里的事情统不知道了。
鲁迅·《书信集·致程琪英》
北面统是高山,人口又很少,我们那个时候提出要千方百计克服困难。
毛泽东·《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
13.
用同“”。衣服等的筒状的部分。如: 衣袖统子。亦指把手缩在袖统里的动作。
有鬼!抛锚了,你统着手站在这儿等谁背你走?
杜鹏程·《工地之夜》
14.
姓。见《广韵·去宋》。
源: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
字形演变
全部
小篆
隶书
楷书
行书
草书
形近字
与“統”字右部件相同,均为“充”
全部
二字词
  • 總統
  • 統理
  • 建統
  • 協統
  • 升統
  • 通統
三字词
  • 總統制
  • 統天曆
  • 都統籠
  • 統一體
  • 正統論
  • 龐統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