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óng
hòng
详细释义
1.
大雁。
鸿渐于干。
《易·渐》
鸿号外野,朔鸟鸣北林。
三国 魏·阮籍·《咏怀》之一
信已凭鸿去,燕期。
·杜牧·《偶题》诗之二
2.
鹄。即天鹅。
鸿飞遵渚。
《诗·豳风·九罭》
哉遵渚鸿,自得身旨。
·孟郊·《暮秋感思》诗之二
3.
《汉书·苏武传》载有大雁传书之事,大雁即鸿雁,故用以指信使或书信。
鳞鸿附便,援笔飞书
·傅咸·《纸赋》
千里片鸿年尺
·张煌言·《祭建国公郑羽长鸿逵文》
便鸿,可任切。
·蒲松龄·《与杨松年书寄舞阳》
4.
洪水;大水。
禹有功,抑下鸿,辟除民害逐共工。
《荀子·成相》
不任汩鸿尚之?
《楚辞·天问》
夏后氏戚之,乃堙鸿决流疏河,漉沈菑,束海,而天下永
·司马相如·《难蜀父老》
5.
大。
是故末必,刃必薄,本必鸿
·《孙膑兵法·十阵》
盖贤圣之材鸿,故其文语与俗不通。
·王充·《论衡·自纪》
碧落朱宫兮其崇,金振玉叩兮殷而鸿
·《太清观钟铭》
6.
指大名。
宜乎正百代,垂鸿千古。
·杨炎·《安州刺史杜公神道碑》
7.
谓张大。
生莫与荣,殁莫令。刻文此碑,以鸿
·韩愈·《司徒兼侍中中书令赠太尉许国公神道碑铭》
8.
强;盛。
彭祖以寿,三代以昌,五帝以昭,神鸿
《吕氏春秋·执一》
随阳日益而鸿,故为暖热
·董仲舒·《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
9.
通“紅(葒)”。水草名。即水荭。也称马蓼。
生屈
《淮南子·形》
10.
通“”。虾蟆。
鱼网鸿则离之。燕婉之求,得此戚施。
《诗·邶风·新台》
鸿必非鸿鹄鸿,以工与龙声字古每不分推之,鸿当为蠪之假,蠪即苦蠪。《广雅·释鱼》曰: 苦蠪,蟆也。《名》曰: 虾蟆,一名蟾蜍,一名苦蠪。《鸿读为蠪,蠪即虾蟆,故得误𮉤于鱼网之中,又得与鱼对举以分喻美……《易林·之睽》曰:“罟捕,反得詹。”《》曰:“鸿则离之。”,《易林》曰:“反得詹。”,詹蟆,同物名。
闻一多·《古典新义·诗经通义·新台》
11.
通“”。均等。
小首而身而鸿
《周礼·考工记·梓人》
12.
姓。春秋有鸿駵魋,见《左传·昭公二十年》。参阅《通志·氏族四》。
13.
见“鴻蒙”。
源: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
字形演变
全部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隶书
楷书
行书
草书
二字词
  • 梁鴻
  • 鴻鈞
  • 鴻毳
  • 鴻庠
  • 鴻術
  • 鴻陸
三字词
  • 鴻門宴
  • 鴻臚寺
  • 鴻雪蹤
  • 鴻門亭
  • 梁鴻案
  • 鴻隙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