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àn
jiān
qián
chán
详细释义
1.
古水名。即今浙江,亦指浙江中、上游的新安江。
水。出丹黟南中,入海。
《说文·水部》
水〕出丹黟南中,入海,即浙也。自其出黟则为渐,自其至山阴则为浙。
·王鸣盛·《蛾术编》卷二九
2.
缓进;逐步。
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矣。
《易·坤》
至孝景,不复忧异姓,而晁刻削侯,遂使七俱起,合而西,以侯太盛,而错为之不以也。
《史记·孝景本纪论》
性殊凡自知行聊渐陆
·曾巩·《鸿雁》诗
3.
逐渐发展的过程。
臣之其主也,积渐积微,使主迷惑而不自知也。
《管子·明法》
且墉基不可卒而成,威名不可一朝而立,皆之有,建之有素。
三国 魏··《六代论》
说这江南方造反已久,积渐而成,不想弄到大事
《水浒传》第一一〇回
4.
(疾病)严重;加剧。
王曰: 呼,疾大,惟
《书·顾命》
季梁得疾,七日大,其子而泣之。
《列子·力命》
至初十,疾,大,乃事。
·彭时·《彭文宪公笔记》
八月丙午,上大,乘舟回。
《清史稿·太祖纪》
5.
疏导。
禹之功大矣,九川,定九州,至于今夏艾安。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论》
6.
开端;起始。
文薄之渐于灵景;辩诈,成
三国 魏·李康·《运命论》
及建言不斥太子名,以动群臣,示中,所言者,庆难乎哉!
《新唐书·王𬘭传赞》
母,此不可也。
·徐渭·《代云南策问》之一
看他们请愿的条件,哪一条是办得到的?就是都办得到,政府也决然不肯应许,恐怕启学生干政之渐。
冰心·《去国·斯人独憔悴》
留,湛之兆也;旸颇久,旱之也。
·王充·《论衡·明雩》
淮既去,陛下趣熹入,用郎官,人知陛下熹有称庆
··《辩兵部郎官朱元晦状》
既被占踞,不惟夷船悉由其便,即我商船入内洋,亦必遭其搜括,已早露其
·夏燮·《中西纪事·粤东要抚》
7.
条件;前提。
生者死之,有者之反;庳者隆之因,者成之
《子华子·执中》
禄之,罪之也,非安之也。
·柳泽·《上睿宗书》
史臣氏厚施民,乃日移,亦由君不施德,故臣下得借私恩小惠,以百姓之心耳。
《东周列国志》第六八回
8.
次序。
兄弟皆欲致,令以致焉。
《史记·吴太伯世家》
昔大河在,御河自怀卫经北京,渐历边郡,馈运既便,商通行。
《宋史·河渠志二》
9.
成长;滋长。
曰:“女子必乎二十而嫁,何也?”
《孔丛子·嘉言》
山桃发红萼,野蕨紫苞。
《文选·谢灵运〈酬从弟惠连〉诗》
六十有七年兵革大,其事何哉?逸安而易萌也。
·元稹·《册文武孝德皇帝赦文》
10.
逐渐。
天子出兵宛,宛小而不能下,大夏之属渐轻汉
《汉书·李广利传》
及其年,又诗书多世
《醋葫芦》第一回
唱声渐低,方达生进。
曹禺·《日出》第二幕
11.
正;正当。
粉署全隔,霜渐赊
·李商隐·《喜雪》诗
声呜咽,星斗微茫。
前蜀·韦庄·《江城子》词
也,更雨,时飘洒
·陈允平·《塞垣春》词
12.
旋即;不久。
明日重,落花如,芭蕉展山公
·黄庭坚·《踏莎行》词
染眉山碧,匀霞相照。更衣客。微坐自笑。
·吕渭老·《早梅芳近》词
13.
至;到。
今天下自服化以,方八年。
·羊祜·《让开府表》
儿时走京老一第未叨。
·刘过·《从军乐》诗
向花身立。渐审听,方伊端的。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三
14.
《易》卦名。卦形为䷴,艮下巽上。
,女吉,利
《易·渐》
15.
佛教语,指说法的浅深次第。亦谓主张信徒须历长期修行,始得心明累尽,达到涅槃境界。与“頓”相对。
渐顿者,明次第,借浅由深。
·𫖮·《摩诃止观》卷三下
故仙苑觉场,教兴渐渐设,空有迭彰。
·宗密·《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略疏序》
有一使拳,喝神鬼,和那等踝膝眼低眉,说顿的,说渐的,似狂蜂争二蜜各逞下酸甜。
·徐渭·《翠乡梦》第一出
昔者大判八教曰: 藏、通、别、、秘密、不定。
·龚自珍·《重辑六妙门序》
16.
人体穴位名。
其病上喉者,治其者,上侠颐也。
《素问·骨空论》
17.
用同“”。参见“漸恧”。
源: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
字形演变
全部
大篆
小篆
隶书
楷书
行书
草书
二字词
  • 漸離
  • 害漸
  • 遐漸
  • 無漸
  • 漬漸
  • 漸悟
三字词
  • 懨漸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