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释义
1.
争讼。
引申为争论。
两剂禁民
《周礼·秋官·大司寇》
夫君臣无狱……君臣皆,父子将狱,是上下也。
《国语·周语中》
道士道人儒墨,道人道士是非。
《南齐书·高逸传·顾欢》
2.
讼案。
亦指案卷。
君子以明庶政,无敢折
《易·贲》
疑者有司。有司所不能,移廷尉。
《汉书·景帝纪》
善候伺人主微意……是大小之皆以付部大理莫敢与夺
《隋书·裴蕴传》
古者断狱,必讯于三公九卿,所以合至公,重民命。
《明史·刑法志二》
于公以妇养姑十年,以孝,必不也。太守不,于公争之,弗能得,乃抱其具,哭府上。
《汉书·于定国传》
3.
刑狱。
亦指刑罚。
噬嗑,亨,利用
《易·噬嗑》
教,政之本也;,政之末也。
·董仲舒·《春秋繁露·精华》
大小,动辄兴狱,而士大夫口畏事矣。
·陈亮·《上孝宗皇帝第一书》
避席畏文字,著稻粱
·龚自珍·《咏史》
大辟,上终怜其才,故
·昭梿·《啸亭杂录·李昭信相公》
4.
监狱。
哀我填寡,宜岸宜
《诗·小雅·小宛》
今郡被刑而死者万数,天下二千所,其冤死者多少相覆。
《汉书·刑法志》
料吏有忿争相告者,事及公,因下御史
·韩愈·《唐故朝散大夫商州刺史董府君墓志铭》
中成法,启钥
·方苞·《狱中杂记》
瑞宣,在出狱的第四天,遇见了钱默吟先生。
老舍·《四世同堂》五十
5.
罪;罪案。
姁有,而以王,王遂置之,而嬖是女也,使至于为后而生伯服。
《国语·郑语》
是月,李逢吉亦自襄入朝,乃密赂纤人,成于方
《旧唐书·李德裕传》
豫言:“臣奉敕刑,窃见,多因人指攀,拷掠成,不待详报,死者甚多。”
《明史·刑法志二》
源: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
字形演变
全部
金文
大篆
小篆
隶书
楷书
行书
草书
二字词
  • 獄牢
  • 埋獄
  • 鞠獄
  • 按獄
  • 獄辭
  • 劫獄
三字词
  • 生地獄
  • 黄沙獄
  • 酆城獄
  • 黑暗獄
  • 活地獄
  • 無間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