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释义
1.
同“”。
血祭。参见“舋鼓”。
涂;薰。
比至,三三浴之。
《国语·齐语》
2.
裂缝;裂痕。
参见“舋鏬”。
和之,有端之,物鞠其,而以施之,此虚之接物也。
·贾谊·《新书·道术》
一遭垢莫磨拭。
·梅尧臣·《次韵和司马学士虑囚》
3.
仇隙;争端。
既畜王而承敌国,超五帝,侔三王者,必此法也。
《韩非子·五蠹》
兵破邯必之矣。故君收,可以无衅
《战国策·韩策三》
且人之毁己,皆怨憾而也。
三国 魏·刘劭·《人物志·释争》
4.
间隙;空子。
光武赤眉必破安,欲乘中,而方自事山,未知所寄,以禹沈深有大度,故授以西之略。
《后汉书·邓禹传》
5.
罪过;过失。
值天光幽,神照广察,澡衅从宥,物更
南朝 宋·鲍照·《谢永安令解禁止启》
此之,所不可逢之嘉,而臣婴衅,自拘海,戚戚嗟嗟,日死迫,曾不得奏薄伎于从官之内、御之
·韩愈·《潮州刺史谢上表》
6.
动。
奔虎攫以梁倚,仡奋衅轩鳍
《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
源: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
二字词
  • 舋隟
  • 舋迹
  • 咎舋
  • 冤舋
  • 舋面
  • 负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