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释义
1.
实;确实。
功罪,毁于准验事,名察诈伪荡众心,故事,物不切,善恶无不彰。
·荀悦·《申鉴·政体》
事以明核为美,不以深隐为奇,此纲领之大要也。
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议对》
〔李德林〕善文,词核而理
《北史·李德林传》
彼索款,多偿费,在我尚,可允也,而必求其
·薛福成·《分别教案治本治标之计疏》
2.
查验;核实。
化俗之本,有推移。何以核诸
《文选·张衡〈西京赋〉》
如采音、苟奴等列,粗,重核当伯、教子。
南朝 梁·任昉·《奏弹刘整》
六十八之,定臧否。
《旧唐书·元行冲传》
惟有清豪霸阴占之田,俵就近民,募荒田,量许为
·李颙·《四书反省录·论语下》
3.
深刻;峻刻。
参见“覈論”。
第五核为方。
《后汉书·第五伦传论》
4.
果实中的坚硬部分,里面有仁。
三曰丘陵,其物宜羽物,其植物宜物。
《周礼·地官·大司徒》
,必有中必有意。
·《经法·称》
5.
泛指果实或果品。参见“肴覈”。
6.
通“”“”。米麦舂余的粗屑。参见“穅覈”“糠覈”。
源: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
字形演变
全部
小篆
隶书
楷书
行书
二字词
  • 酌覈
  • 覈問
  • 峭覈
  • 審覈
  • 討覈
  • 精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