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释义
1.
飞起;飘扬。
𫛣隼,载飞载扬
《诗·小雅·沔水》
飘风起兮扬尘埃,走鬯罔兮乍西。
·王逸·《九思·逢尤》
,翻浪
南朝 宋·鲍照·《上浔阳还都道中》诗
扬风搅雪没休
·石德玉·《曲江池》第三折
黄土就在他们脚下扬了起来。
张天翼·《仇恨》
2.
举起。
弣,右执箫,南弓,命去侯。
《仪礼·大射》
在手,君
·韩愈·《祭穆员外文》
这个小东西赶忙舞动细柄铁锤,把铁锤从身背后扬起,在身面前落下。
沈从文·《从文自传·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
3.
仰。与“”相对。
进则揖之,退则扬之。
《礼记·玉藻》
薛蟠独扬,摇头说:“不好!”
《红楼梦》第二八回
4.
举用;荐举。
明明扬侧陋。
《书·尧典》
昔臣奉役,有事西土,鲸鲵,思宣大化,访诸故老,搜扬潜逸。
·桓温·《荐谯元彦表》
大臣,何
·洪迈·《容斋三笔·亲除谏官》
5.
显扬;传播。
于王庭。
《易·
不彰其功,不
《淮南子·览冥》
也。
·冯梦龙·《古今谭概·越情》
铁流两万五千里,红军威名天下扬。
萧华·《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
6.
称扬;称说。
其不言侯何也?以其不足乎
梁传·僖公元年》
君子崇人之德,人之美,非谄谀也。
《荀子·不苟》
贞万国之心,以三善之德。
·韩愈·《顺宗实录三》
7.
掀播;簸散。
世人皆,何不淈其泥而其波。
《楚辞·渔父》
君有他心,拉之。摧之,当风扬其灰。
《乐府诗集·鼓吹曲辞一·有所思》
老杨同志到场子里什么都通,拿起什么家具来都会用,特别是好扬家,不只给老秦扬,也给那几家扬了一会。
赵树理·《李有才板话》七
8.
指声音高亢或提高。
上堂,
《礼记·曲礼上》
方之薄,西方之声扬
《晏子春秋·杂下五》
三音: 天音,地音抑,人音中,皆有声无文。
《辽史·乐志》
“小宝!小宝!到阿爹这里来罢!”……老通宝扬着声叫了。
茅盾·《秋收》一
9.
炽烈;炽盛放光。
燎之方之。
《诗·小雅·正月》
羲和之未,若何光。
《楚辞·天问》
10.
发扬;继承。
见《经义述闻·尔雅上》。
以予小子,文武烈。
《书·洛诰》
文王之耿光,以武王之大烈。
《立政》
上德通神明,继统扬业,亦愍此文教错乱
·刘歆·《移书让太常博士》
昭有,式洪烈。
南朝 齐·王屮·《头陀寺碑文》
11.
眉毛及其上下部分。
引申指容貌美丽。
子之清
《诗·鄘风·君子偕老》
唐大中初,卢携举进士,貌不亦不正。
·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五
只是二娘生的那一,貌既不,性又劣。
·李渔·《风筝误·闺哄》
别看其貌不扬,这个人还真不马虎!应该正眼见识见识。
《收获》1981年第1期
12.
损伤。
蒸蒸皇皇,不吴不
《诗·鲁颂·泮水》
13.
见“揚揚”。
14.
钺。
弓矢斯,干戈戚,爰方行。
《诗·大雅·公刘》
15.
通“”。参见“揚休”:谓阳气生养万物。
16.
古国名。在今山西省洪洞县东南。
虞、虢、焦、滑、霍、、魏,皆姬姓也,以是大。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
,今山西平府洪洞县东南十八里有城,古扬国
·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历代州域形势一》
17.
古九州之一。辖今之苏、皖、赣、浙、闽诸省。
雍梁之,青、兖、徐、之地,安得有太
·王充·《论衡·难岁》
李辰、石冰刘渊、王弥挠青冀。
·干宝·《晋纪·总论》
18.
姓。汉代有扬雄。
源: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
字形演变
全部
甲骨文
金文
大篆
小篆
隶书
楷书
行书
草书
二字词
  • 講揚
  • 震揚
  • 揚歷
  • 揚芳
  • 搜揚
  • 旌揚
三字词
  • 揚州慢
  • 揚軍旅
  • 白揚提
  • 卷揚機
  • 鷹揚府
  • 揚執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