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释义
1.
丝棉。
秦〕受相印,革百乘,绵绣,白璧百,黄金溢,以约从散横,以抑强秦。
《战国策·秦策一》
度支符州,折民户租,岁征绵六千屯。
·韩愈·《故河南令张君墓志铭》
便去市上绸绢铺里买绫绸绢缎,并十清水好
《水浒传》第二四回
旭日东方红似火,熏风南国暖于绵。
郭沫若·《潮集·〈十年建国增徽识〉之三》
2.
延续;连续。
长毂五百乘,地千里。
梁传·成公十四年》
服膺以永靖兮,日月而不衰。
《文选·张衡〈思玄赋〉》
,徐由逊绵
·韩愈·《衢州徐偃王庙碑》
暮春三月,登舟而南,湖,二千里……穷两月乃抵家。
·王安石·《上徐兵部书》
3.
缠绕。
秦篝齐缕郑绵络些。
《楚辞·招魂》
浅绿墙绵薜荔,淡池沼映芙蕖。
·殷尧藩·《访许浑》诗
4.
软弱;薄弱。
参见“綿力薄材”。
奈我力,未能助。
·毛祥麟·《对山馀墨·某先达》
5.
遥远。
秋未反,去家邈以
《文选·陆机〈饮马长城窟行〉》
6.
指柳絮。
春城三二月,禁柳飘绵未歇。
·张先·《少年游慢》词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柳老不吹
·陆游·《沈园》诗之二
7.
形容温和柔韧。
他的性子很绵,腼腼觍觍的,光会笑,像个大姑娘。
杨朔·《三千里江山》第十六段
彭胖是个出名的皮糖性格,比他还绵,是很难说动的。
沙汀·《淘金记》三
8.
通“”。
交阯安定有木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五果蓏菜茹非中国物产者》引《吴录·地理志》
绵弹弓以竹之。
·王祯·《农书》卷三六
9.
古地名。即緜上。
参见“綿上”。
人城旃。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
10.
姓。春秋齐有緜驹。见《孟子·告子下》。
源: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
字形演变
全部
大篆
小篆
隶书
楷书
行书
草书
二字词
  • 牽綿
  • 吹綿
  • 綿絡
  • 白綿
  • 柔綿
  • 綿羊
三字词
  • 黄綿襖
  • 綿裏鍼
  • 綿白糖
  • 娑羅綿
  • 綿花嘴
  • 聯綿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