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释义
1.
评论。
孔子季氏:“八佾舞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论语·八佾》
薛居州,善士也。
《孟子·滕文公下》
2.
对……说;说。
尔谓朕:“曷震动万民以?”
《书·盘庚下》
谁谓牙?何以穿我墉?
《诗·召南·行露》
相公御史;子去自巡。
··《酬裴十六功曹巡府驿途中见寄》诗
镣谓诸子:“孰能田氏婿者?”
《资治通鉴·唐昭宗天复二年》
篙工柂,陵,人以目相
··《东都事略·朱勔传》
3.
意思指;说的是。
》曰:“姑,遂及伯姊。”君子曰: 其姊而先姑也。
《左传·文公二年》
〕言也。解释时用之。
杨树达·《词诠》卷八
曰“则齿寒”,其斯之谓欤
梁传·僖公二年》
》曰“刑罚时轻时重”,此之也。
《后汉书·应劭传》
子之道,膏粱文也,得其上者耳。
·苏轼·《东坡志林·雪堂问潘老》
4.
称呼;叫做。
灵台其沼曰沼。
《孟子·梁惠王上》
本朝都汴,阳为西京。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六
这种艺术,现在谓之“创作版画”。
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介绍德国作家版画展》
5.
名称;称谓。
不加功亡用,不损财于
《汉书·杨王孙传》
智存内,言,言有也;形而行,行有也。
·苏轼·《东坡志林·雪堂问潘老》
“罐头笃肉”(螺蛳之谓,螺蛳壳拟为罐头,螺蛳肉喻为肉)“葱油独脚蟹”(发芽豆之谓,豆中挑出一芽,便如蟹足)等,这些下酒菜,被他这么一形象化,便具引人魅力。
《新民晚报》1990.1.2
6.
以为;认为。
己有天命,敬不足行。
《书·泰誓中》
窃谓在位之人才不足。
·王安石·《上皇帝万言书》
州一少年邪所侵,疾入膏肓。家人不可活,置之路傍。
·王士禛·《池北偶谈·谈异六·颍州道士》
7.
意料;料想。
博士一夜共披之,明,乃来谢曰:“不玄成如此也。”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
且彼未谓将军便能悬军千里取幽州也。
《资治通鉴·晋愍帝建兴二年》
家金全盛,不人心散,用困,一至此!
·王士禛·《池北偶谈·谈献五·朱忠庄公遗疏》
8.
意思;意义。
唯知言之可耳。
《吕氏春秋·精谕》
子以教一而被以五刑,敢
《孔丛子·论书》
黾鸣无谓合合人。
·韩愈·《杂诗》之四
9.
劝。
式勿从谓俾大怠。
《诗·小雅·宾之初筵》
10.
使;令。
自天子所,矣。
《诗·小雅·出车》
越王范蠡吴王,蠡曰:“臣不敢主。”
·袁康·《越绝书·请籴内传》
11.
谓尽心竭力援助。
,天子旷绝,而天下皆来谓矣。
《吕氏春秋·开春》
12.
当;合适。
孝景皇帝曰:“有罪者不伏罪,暴,甚无谓也!”又曰:“丞,吏也,奸法与盗盗,甚无谓也!”无谓者,云“不”。
章太炎·《三与黄侃书》
13.
奈;如。
实为之,之何哉!
《诗·邶风·行露》
虽恶于后王,吾独谓先王何乎!
《战国策·齐策一》
不能博求天下贤圣有德之人而天下焉,而曰豫建太子,是重吾不德也,天下何?
《史记·孝文本纪》
家大人曰:“如也,奈也。”
·王引之·《经传释词》卷二
14.
如果;倘若。
凫须出以右,如凫须之罪重也,君赦之,轻于凫须者乎?
·刘向·《新序·杂事五》
15.
缘故。
夫臣勇多弑其君,子力多则杀,然而不敢者,惟也。
·刘向·《说苑·修文》
16.
通“”。
因为。
夫瓠所者,其可以盛也。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玉之所以辨者,其有怪石也;金之所以辨者,其有𨱎石也。
《亢仓子·君道》
二世,入,。有一宦者之,二世曰:“何此也!”
·刘向·《新序·杂事五》
以君侯能供美膳,故,何如此!
南朝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
对;与。介动作、行为所涉及的对象。
晋于是欲得叔詹为聊文公恐,不敢叔詹言。
《史记·郑世家》
17.
通“”。
是。
上六,弗遇,之。飞鸟离之,凶。是谓灾眚。
《易·小过》
穿,狸步鼠,莫如谓谁
·王充·《论衡·答佞》
〔《答佞》〕末句“莫知谓谁”之“当读为”。
裘锡圭·《论衡札记·为谓通用》
作为;成为。
谓术也,生道理。
《韩非子·解老》
知有而弗敢行者可亡也。
《亡
犹被。表示被动。
源流,字字质证,慎勿谓悬河之口所
·毛奇龄·《引经之不足据》
18.
通“”。
求我庶士,迨其之!
《诗·召南·有梅》
19.
通“”。
于身,于民。
《晏子春秋·谏下十八》
20.
姓。宋有谓准。见《万姓统谱·去未》。
源: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
字形演变
全部
金文
小篆
隶书
楷书
行书
草书
形近字
与“謂”字右部件相同,均为“胃”
全部
二字词
  • 見謂
  • 非謂
  • 名謂
  • 以謂
  • 無謂
  • 不謂
三字词
  • 無所謂
  • 無爲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