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释义
1.
踰越;违反。
淑慎止,不
《礼记·缁衣》引《诗》
欲此之不,是以乎行道之先民。
《文选·何晏〈景福殿赋〉》
2.
错过;违失。
役去芳归来屡
《文选·颜延之〈北使洛〉》诗
秋稼有望,暂愆,念及黎元,色。
·张九龄·《贺祈雨有应状》
寿彼方人,六何由
·文天祥·《赠明脉萧信叔》诗
3.
过失;罪咎。
朝廷无谄谀之士,元首失道之
《汉书·刘辅传》
宣后晏起,姜氏请愆
《后汉书·皇后纪论》
冬承假《医鉴》四册,其中有方欲为钞录,是以久稽案难辞慢易之矣。
·朱之瑜·《与奥山玄建书》之一
4.
通“”。参见“諐諐”。
源: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
二字词
  • 諐諐
  • 諐殃
  • 諐度
  • 過諐
  • 諐囚
  • 諐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