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释义
1.
土内所含的一种质料,成分为碳酸钠,性滑味咸,洗衣可去垢污,多用于肥皂、玻璃等的制造。
也。
《说文·部》
夫中庸之德,其质无名,故而不,淡而不𨡺
三国 魏·刘劭·《人物志·体别》
生新,茅丛夹旧槎。
·林逋·《出曹州》诗
绿树连响麦枷,井泉无硷饭无砂。
·曹寅·《淳化镇》诗
梗可薪。浸其灰水中,涤净渣滓,再水熬乾,即上等之,可作肥皂。
徐珂·《清稗类钞·植物·向日葵》
2.
化学上的硷类,亦单称硷。
3.
被盐硷侵蚀。
陶器受硷性的侵蚀,彩釉剥落。如: 好好的罐子,可惜硷了。
砖墙表面泛起白色的斑痕。如: 新砌的墙全硷了。
源: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
字形演变
全部
小篆
隶书
楷书
行书
草书
二字词
  • 鹼水
  • 鹼瘠
  • 洋鹼
  • 鹼鹵
  • 鹼鹽
  • 鹼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