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释义
1.
强取;夺取。
引申为取胜。
敚攘虔。
《说文·攴部》“敚”字下引《周书》
百姓既相抄敚,敬至江陵,攸之亲党
《南齐书·张敬儿传》
曩者征税横敚,商旅不行。
·陈子昂·《汉州洛县令张君吏人颂德碑文》
官荒牧耕者,已民承者勿敚。
《金史·宣宗纪上》
巢窟二百五十有奇,焚敚虚日。
·魏源·《圣武记》卷一
既又有所辄为坡逆敚,使自愧弗及。
·岳珂·史·东坡属对》
2.
失去。参见“敚魄”。
3.
更替;改变。
之相推敚,其必有不得其平者乎?
·韩愈·《送孟东野序》
敚天造,史禄所始。
·范成大·《铧嘴》诗
形迹所拘,勿为谗毁所敚。
·谢肇·《五杂组·事部二》
4.
通“”。对答。
〔晏子〕敚曰:“,以侯。”
《晏子春秋·问上五》
5.
姓。
敚,姓。
广韵·末
二字词
  • 争敚
  • 敚𣀮
  • 抄敚
  • 敚攘
  • 敚魄
  • 掠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