蟬
蟬
chán
tí
shàn
详细释义
简
繁
1.
昆虫名。夏秋间由幼虫蜕化而成,吸树汁为生。雄的腹部有发声器,能连续发声。种类很多。俗称蜘蟟、知了。
饮
而不食者,
蝉
也。
《荀子·大略》
猿啼知谷晚,
蝉
咽
觉
山秋。
南朝 陈
·
徐陵
·
《山池应令》诗
夫槿
荣
芳
园
,
蝉啸
珍木,
盖纪
乎南火之月也,可以
处台
榭,居高明。
唐
·
李白
·
《夏口诸从弟登汝州龙兴阁序》
蜩
螂
、蜩螗、蜩蝒、
马
蜩,皆夏
蝉
也。自其蜕言之曰
蝉
,自其
鸣
言之曰蜩。
清
·
恽敬
·
《释蟪蛄》
从纱门望出去,花园的树木绿荫荫的,听得见蝉叫声。
曹禺
·
《雷雨》第一幕
2.
古代一种极薄的丝织品。以其薄如蝉翼而得名。
1
参见“蟬翼紗”、“蟬翼羅”。
绨络缣练
素帛
蝉
。
注
《急就篇》卷二
3.
古代侍从官的冠饰。
1
亦指蝉冠。
侍中、中常侍加黄金
珰
,附
蝉为
文,貂尾
为饰
,
谓
之“
赵
惠文冠”。
注
《后汉书·舆服志下》
著朱衣赤
帻
,上戴
蝉
,垂
缨极长
。
南朝 梁
·
陶弘景
·
《冥通记》卷一
4.
“蟬鬢”的省称。
新客下
马
故客去,
绿蝉
秀黛重拂梳。
唐
·
李贺
·
《夜来乐》诗
兰
沐初休曲
槛
前,暖
风迟
日洗
头
天,
湿云
新
敛
未梳
蝉
。
宋
·
孙光宪
·
《浣溪沙》词
5.
连续。
蝉
,
续
也。
注
《方言》第一
6.
通“
嬋
”。参见“
蟬蜎
”、“
蟬娟
”。
7.
通“
蟾
”。参见“
蟬蜍
”、“
蟬機
”。
8.
通“
鱓
”。参见“
蟬蛇
”。
9.
通“
䡲
”。参见“
蟬匷
”、“
蟬攫
”。
源:
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
字形演变
全部
二字词
蟬子
寒蟬
高蟬
蟬嘒
蟬連
蟬鬢
三字词
蟬翼扇
蟬翼紗
郤蟬草
孟家蟬
玄武蟬
白玉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