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án
详细释义
1.
额头。即眉上发下、两额角间部分。
天威不违颜咫尺。
《左传·僖公九年》
高祖人,隆龙颜,美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
《史记·高祖本纪》
公生而,魋颜巨鼻。
·韩愈·《刘统军碑》
2.
面容;脸色。
有女同如舜
《诗·郑风·有女同车》
和自守,以温颜逊辞承上接下,所失意。
《汉书·韩王信传》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眉清目秀,齿皓颜红。
曹靖华·《飞花集·风物还是东兰好》
3.
指形貌。
淫溢而将罢兮,柯彷而委黄。
《楚辞·九辩》
惨凄岁方晏,日落
《文选·颜延之〈秋胡诗〉》
4.
指脸皮。
参见“顔厚”。
可使芳杜厚,薜荔无耻
南朝 齐·孔稚·《北山移文》
5.
体面;面子。
以罪生,则违夕改之;忍垢苟全,人胡
三国 魏·曹植·《上责躬应诏诗表》
那婆娘精神恍惚,自觉无颜。解腰间绣带梁自呼哀哉!
《警世通言·庄子休鼓盆成大道》
6.
显著。
魁而而,玉帛班而。
·扬雄·《太玄·积》
7.
指堂上或门楣上的匾额。
勒石起堂,帝榜其之。
《新唐书·马燧传》
至嘉泰元年……乃即直舍地以为阁,而请于知政事公大
·陆游·《婺州稽古阁记》
8.
指题字于匾额或书籍封面上。
有竹竿,作亭其,名曰“俗”,因之以颜于亭。
·郎瑛·《七修类稿·诗文·张天锡》
迁仓米巷,余其卧曰“”,以芸名而取如意也。
·沈复·《浮生六记·闺房记乐》
因自不揣鄙陋,敬以耳目之为编曰《帝京岁时纪胜》。
·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序》
9.
颜色;色彩。
参见“顔澤”。
本孤直,难为桃李
·李白·《古风》之十二
10.
(排在)前面。参见“顔行”。
11.
古代帽子的一种。其形似古皮弁,以缣帛为之。
白帢,横其前以别,名之曰“”,俗行之。至永嘉之,稍去其,名“无颜帢”。
《宋书·五行志一》
12.
姓。
源: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
字形演变
全部
甲骨文
大篆
小篆
隶书
楷书
行书
草书
二字词
  • 赭顔
  • 顔樂
  • 回顔
  • 秀顔
  • 雕顔
  • 離顔
三字词
  • 咫尺顔
  • 鑿顔坏
  • 孩中顔
  • 無顔色
  • 顔如玉
  • 膩顔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