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释义
1.
屈曲;扭曲。
人焉,曰敦洽麋……垂眼鼻,肘而
《吕氏春秋·遇合》
穹隆云桡,宛滩胶戾
《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
其有中罪者,命而自弛,上不使人颈戾而加之也。
《汉书·贾谊传》
2.
暴戾。
羽愎心以志兮,首身而不
·柳宗元·《佩韦赋》
3.
乖违;乖谬。
者慕用之相背之也!
《汉书·张耳陈传赞》
有恃才肆意,亦有孔孟之旨。
《旧唐书·韩愈传》
至崇中,徽宗任蔡京,信方士“声为律自度”之,始大乎古矣。
《宋史·律历志一》
遂使燕之事,不可理。
·魏源·《孟子年表考》二
4.
通“”。原为草名。即䓞草,可染绿。因以指黄绿色。
诏赐单于冠、衣裳、黄金戾𮉨绶,安驾驷
《后汉书·南匈奴传》
此草绿色,可染黄,故曰黄曰绿也。䓞、,乃北人呼绿字音也。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五·荩草》
源: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
二字词
  • 倒盭
  • 盭气
  • 纰盭
  • 刻盭
  • 悖盭
  • 盭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