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释义
1.
仇敌;敌人。
以七患守城,国倾
《墨子·七患》
虐民构敌,亦亡之道。
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哀吊》
临敌重慎,诫轻出入。
·韩愈·《与鄂州柳中丞书》
用兵者,之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四》
大敌压境,群众一致要求抗日。
梁斌·《红旗谱》四四
2.
敌对的。
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毛泽东·《西江月·井冈山》词
3.
抵挡;对抗。
大子之,,下。石乞、孟黡敌子路。
《左传·哀公十五年》
若可得挑致,吾一旅之卒足以之矣!
三国 魏·曹植·《与司马仲达书》
林被酒瞑眩,力支撑,竟不能
·和邦额·《夜谭随录·白萍》
这一切的狐疑,始终敌不住那绿汪汪的水的诱惑。
茅盾·《秋收》三
4.
对等;相当。
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攻之,倍分之,敌则之,少能逃之。
《孙子·谋攻》
秦人援魏以拒楚,楚人援以拒秦,四之兵,而未能复战也。
《战国策·秦策五》
留侯李崇人曰:“高一日,我千日。”
北魏··《洛阳伽蓝记·高阳王寺》
山大水小,水山不
·魏源·《岱麓诸谷·岱谷西溪》诗
我是个中年人了,那里敌得你们年青太太们。
沈从文·《绅士的太太》
5.
对;相对。
参见“敵面”。
也。
《玉篇·攴部》
6.
通“”。
嫡系;正宗。后作“”。
立正者,不使庶孽疑焉。
·《称》
主;主人。
者不在,拜其室。
《礼记·玉藻》
7.
通“”。过错。
彼自知其毋以其失之;自勇其毋以其怒之。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源: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
字形演变
全部
金文
小篆
隶书
楷书
行书
草书
二字词
  • 無敵
  • 敵酋
  • 敵樓
  • 鄰敵
  • 審敵
  • 抛敵
三字词
  • 萬人敵
  • 一敵國
  • 一人敵
  • 克敵弩
  • 跑敵情
  • 料敵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