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释义
1.
偏颇;不正。
参见“詖行”、“詖辭”。
,古文以为颇字。
《说文·言部》
寂,行乖止。晓尔长梦贞尔
南朝 宋·谢灵运·《佛影铭》
言未尝诐,行未怪。
·柳宗元·《送贾山人南游序》
其德足以敦天下之鄙,其足以正天下之,其文章足以起天下之衰。
·王晫·《今世说·赏鉴》
2.
谄佞。
父故丞相方险诐阴贼
《汉书·翟义传》
徒遭良时诐,王道奄霾。
《文选·颜延之〈和谢监灵运〉》
先德光,君道方被。于佐求,在谒无诐
《谢朓〈齐敬皇后哀策文〉》
源: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
字形演变
全部
小篆
楷书
行书
草书
形近字
与“詖”字右部件相同,均为“皮”
全部
二字词
  • 淫詖
  • 譣詖
  • 詖謁
  • 偏詖
  • 詖説
  • 詖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