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释义
1.
计谋;谋略。
呼,丕哉,文王
《书·君牙》
公英电扫风行,船,直跨海。
《陈书·高祖纪上》
问题系种开国远谟未敢置外,其最可注意之则孙君之推第一次正式总统及力任派二事。
黄远庸·《记者眼光中之孙中山》之二
2.
谋划;谋虑。
知者,接也;知者,也。
《庄子·庚桑楚》
见议郎左雄,上封事,至引陛下身遭难厄警戒,有王臣蹇蹇之,周公成王之
《后汉书·左雄传》
关动静全殊,天心逆顺难谟
·李文蔚·《蒋神灵应》第二折
3.
记述君臣谋议国事的一种文体。
其宏,撮其要,足以垂世立教,典、、誓、命之文,凡百篇。
·孔安国·《尚书序》
若乃、索所,莫得而云,典、以降,遗风可述。
《周书·王褒庾信传论》
道其常而作彝之典,而成嘉猷者
·张表臣·《珊瑚钩诗话》卷三
书之体例有六: 曰典,曰谟,曰训,曰诰,曰誓,曰命,是称六体。
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第二篇
4.
无;没有。
越人信,未可速
·马令·《南唐书·党与传·查文徽》
源: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
字形演变
全部
大篆
小篆
隶书
楷书
行书
草书
二字词
  • 謨誥
  • 咨謨
  • 廟謨
  • 國謨
  • 謨臣
  • 謨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