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释义
1.
赏赐,给予。
亦用作敬辞。敬称对方的给予。
其以乘酒、束、一犬人。
《礼记·少仪》
武,使其妻武牛羊
《汉书·苏武传》
等一罪人,怎地有物?却不是天降下,赐与我的?
《水浒传》第三六回
神把什么好的,都慨然赐给他了,但神为什么不再给他一点聪明呢。
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三月二十一夜》
秋气萧萧,至祈摄卫,倘有余晷,乞时赐教言,幸甚,幸甚!
鲁迅·《书信集·致蒋抑卮》
有便茶吗?先赐我一杯,口渴极啦!
李劼人·《大波》第三部第三章
2.
给人的恩惠或财物。
生以死,报赐以力,人之道也。
《国语·晋语七》
君之道行乎朝廷,天下望其;刺一州,则专而不能咸。
·韩愈·《送陆歙州诗》序
主上明仁恕,公言一能行,将见金人悔,宗社底,天下受其
《宋史·李纲传上》
久食其赐,信乃弥坚,渐而奉为圭臬。
鲁迅·《坟·文化偏至论》
3.
对帝王下达旨意的敬称。
卿、大夫、士爵则傧
《周礼·春官·小宗伯》
子家曰:“臣不佞,陷君,君不忍加之以斧锧之以死。”
《公羊传·昭公二十五年》
帝惑偏赐赕死,俄悔悟。
《新唐书·承天皇帝传》
4.
蠲免。
复从其言,乃下诏赐民十二年租税之半。
《汉书·食货志上》
》:“睢、雍丘徭税三年。”“”字便得蠲免之意否?
·王若虚·《新唐书辨中》
5.
穷尽。后多作“儩”。
磨不用,物虽诎,有不者矣。
《鹖冠子·天则》
《方言》:“也。”言若磨不物有不者矣。
洪颐煊·《读书丛录·用赐》
长怀以遐念,若循无赐
《文选·潘岳〈西征赋〉》
6.
通“”。偏私。
,天不,故成。五官殊,君不私,故治。
《庄子·则阳》
7.
姓。
氏,大夫
《世本·氏姓》
源: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
字形演变
全部
金文
大篆
小篆
隶书
楷书
行书
草书
形近字
与“賜”字右部件相同,均为“易”
全部
二字词
  • 天賜
  • 宰賜
  • 賜對
  • 拜賜
  • 散賜
  • 賜勞
三字词
  • 賜骸骨
  • 賜鈇鉞
  • 謝賜花
  • 賜無畏
  • 賜斧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