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释义
1.
羞辱。
公以晋诟语之。
《左传·定公八年》
强钳而利口,厚而忍正而恣睢,妄辨而利。
《荀子·解蔽》
行莫丑于辱先,莫大宫刑。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𪫺人之浮言,其何
·韩愈·《祭郴州李使君文》
2.
辱骂;骂詈。
八年春,宋公伐曹,将还,褚子肥殿。曹人之,不行。
《左传·哀公八年》
太守所遣卒诟于庭,公囚之。守怒,
··《中奉大夫太常少卿直秘阁致仕薛公墓志铭》
江西人大,怒且,湖南人强者之,遂共争,不可解。
·朱克敬·《瞑庵杂识》卷一
3.
怒。
见诏,急攻广州。
《新唐书·逆臣传下·黄巢》
4.
花言巧语。
,巧言。
《广韵·去候》
柳,柳出其
·徐鼒·《小腆纪年·清世祖顺治元年六月》
源: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
字形演变
全部
大篆
小篆
隶书
楷书
行书
草书
二字词
  • 詬耻
  • 訶詬
  • 含詬
  • 詬詰
  • 詬譏
  • 詬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