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释义
1.
任用;使用;运用。
私人之子,百僚是
《诗·小雅·大东》
子曰: 好如《衣》,恶恶如《巷伯》,爵不而民作愿,刑不而民咸服。
《礼记·缁衣》
久之,试为博士
《汉书·张禹传》
六十有七年,兵革大
·元稹·《册文武孝德皇帝赦文》
家奄有方,囊括禹迹,加以兵革不垂三十年,累民休息。
·司马光·《策问》三
2.
指初次使用。
亦泛指初、始。参见“試花”。
衡被魏武谪为鼓吏,正月半鼓,衡渔阳掺挝
南朝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
3.
尝试。
无妄之,不可也。
《易·无妄》
囊中餐玉法,明朝且入田山。
·杜甫·《去矣行》
陈白露: 不过,结婚?(嘘出一口气)我试过。但是(叹一口气)——平淡无聊。
曹禺·《日出》第四幕
4.
试探。
〔越王〕其士曰:“越宝尽在此!”
《墨子·兼爱中》
下匿其私,用其上。
《韩非子·杨权》
5.
检验,检试。
敷奏以言,明以功,服以庸。
《书·舜典》
乘其事,其弓弩。
《周礼·夏官·稿人》
夫子之人,好必察,毁
·王若虚·《论语辨惑二》
“六,一击试鹰鹯
·王夫之·《与唐须竹夜话》诗
6.
比试;考较。
春秋角,精锐为右。
《管子·七法》
有勇健,能共我请于平原校其伎能。
《百喻经·五百欢喜丸喻》
7.
考查、测验知识或技能。
特指科举考试。
世祖巡狩汝南,召掾史试经
《后汉书·周防传》
在口试的时候,不管该说不该说,我就把这些都对那两位同志说了。
老舍·《女店员》第一幕第一场
五十,始以尊夫人之命集京从进,既得,即去。
·韩愈·《贞曜先生墓志铭》
京兆,道经访之。
·吴兰修·《黄竹子传》
8.
训练。
口虚言,将无修容,卒功必衄,是疾陵之兵,与斗
《尉缭子·攻权》
允少好大,有志立功,常习诵经传,朝夕试驰射。
《后汉书·王允传》
9.
经历。
大王万岁千秋之得以身黄泉,蓐蝼蚁,又何如得此之。
《战国策·楚策一》
以太宗身试艰危,有英睿之,可以王天下。
··《儒林公议》卷上
10.
冒犯;触。
方赴府,有神策校乘不避者,即时榜死。帝怒其专杀,公曰:“此非独试臣,乃陛下法。”
《新唐书·柳公绰传》
且休教孩,恐风试着他。
《金瓶梅词话》第三一回
11.
略;稍。
才拟交招便筑天,怀嗔怒。
《敦煌变文集·父母恩重经讲经文一》
乖斟酌,稍纪纲
《故圆鉴大师二十四孝押座文》
12.
唐宋官制之一。唐制,担任某一官职,但无正式任命,称为“試”。宋代任职低于阶官名衔二等,称为“試”。
往,改大理事,摄监察御史察判官。
·韩愈·《试大理评事王君墓志铭》
凡除事官,以寄禄官之高下为准: 高一品已上行,下一品守,下二品已下为试,品同者否。
《宋史·职官志九》
唐制有曰者,如侍中之吏部是也。又有行、守、之别,事高者守,事卑者行,未正名命者为试。宋制高一品行,下一品守,下二等为试
·陆深·《玉堂漫笔》
13.
见“試試縮縮”。
14.
副词。相当于“姑且”、“試着”。
先生言,寡人将览焉。
·东方朔·《非有先生论》
借君王玉鞭,指筵。
·李白·《永王东巡歌》之十一
丈人
·杜甫·《奉赠韦左丞丈》诗
15.
通“弒”。
何以不葬,之也。何隐尔也。
《隶释·石经公羊残碑》
受命之臣征云
《汉书·五行志下之下》
16.
通“”。懂得。
式(戎)翟同俗,有[虎狼之]心,戾好利,无亲,不礼义德行。
·《战国纵横家书·朱己谓魏王章》
源: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
字形演变
全部
小篆
隶书
楷书
行书
草书
形近字
与“試”字右部件相同,均为“式”
全部
二字词
  • 試管
  • 試藝
  • 試吏
  • 道試
  • 中試
  • 簡試
三字词
  • 試金石
  • 武會試
  • 宗子試
  • 試帖詩
  • 别頭試
  • 試香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