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释义
1.
飢之甚;不饱。
特指饿死。
初,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见灵辄饿其病。
《左传·宣公二年》
一月一旬饿
《淮南子·说山》
试寻思,秀才家,平生饿那,空倚着门儿咽唾。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三
冷总还熬得住,饿可不成。
丁玲·《奔》
伯夷、叔齐饿于首之下,民到于今之。
《论语·季氏》
2.
使受饿。
其筋骨,饿体肤,空乏其身。
《孟子·告子下》
抑不知天和其,而使鸣国家之盛邪?抑将穷饿其身,思愁其心,而使自其不幸邪?
·韩愈·《送孟东野序》
3.
指饥荒。
堪(堪)物故,南阳饿晖闻堪妻子贫穷,乃自往候其困厄,分所有以赈给之。
《东观汉记·朱传》
源: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
字形演变
全部
小篆
隶书
楷书
行书
草书
形近字
与“餓”字右部件相同,均为“我”
全部
饿
二字词
  • 餓薇
  • 餓病
  • 餓饉
  • 餓鄉
  • 餧餓
  • 窮餓
三字词
  • 坐餓關
  • 餓老鴟
  • 飢餓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