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释义
1.
兵器。形状如刀,两边有刃。
一说即矛。
刺王,胸。
《左传·昭公二十七年》
羽族以觜距,毛齿
《文选·左思〈吴都赋〉》
挽,
南朝 梁·费昶·《发白马》诗
子胥烹吴鼎,文种断
·吴筠·《览古》诗之五
钑戟铍镕剑镡𬭤
《急就篇》卷三
2.
针砭用的长针。
参见“䤵針”。
,大也。
《说文·金部》
(音披)。
·焦竑·《俗书刊误·俗用杂字》
3.
刺破。
瘕疾填胸而不敢尾螫跗而不敢斫。
北齐·刘昼·《新论·利害》
骨,置楔,骨裂,抽出箭
·刘𫗧·《隋唐嘉话》卷中
之人兮,或流落其中,知掘鼠茹雪以食,终当铍其足而其胸。
·岑参·《招北客文》
4.
通“”。纷乱。
,滑铍轻重,以形体异
《荀子·正名》
源: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
字形演变
全部
小篆
隶书
楷书
行书
草书
形近字
与“鈹”字右部件相同,均为“皮”
全部
二字词
  • 刀鈹
  • 鈹滑
  • 鈹刀
  • 長鈹
  • 鈹鍼
  • 鈹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