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释义
1.
停船时沉入水底用以稳定船身的石块或系船的石礅。
祖(黄祖)横冲挟守沔口,以栟绁系为碇
《三国志·吴志·董袭传》
蕃舶之至泊步,有下碇之税,戣禁之。
·韩愈·《唐正议大夫尚书左丞孔公墓志铭》
有客商李泊船于京口堰下,夜深碇断,漂船不知所止。
《太平广记》卷十九引前蜀杜光庭《神仙感遇传·韩滉》
洞庭,水泊
·梅尧臣·《送宁乡令张沆》诗
回帆重起碇,月没青山
·曹寅·《赴淮舟行杂诗》之三
2.
下碇;抛锚。
是日六月晦,月,碇宿大海中。
·苏轼·《东坡志林·记过合浦》
别制川杷。其法:以巨木八尺,齿长二尺,列木下如杷,以巨石之;大船,相距八十步,各用滑车绞之,去来挠荡泥沙。
《宋史·河渠志二》
舟未解舟牢,篙仰天
·袁桷·《吴船行》
源: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
字形演变
全部
楷书
形近字
与“矴”字右部件相同,均为“丁”
全部
二字词
  • 矴石
  • 石矴
  • 矴鐵
  • 鐵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