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āo
详细释义
1.
恭敬。
恭作作乂,明作晢,,睿作
《书·洪
其慢若彼之甚也,见贤人若此其也,是其所以为灵公也。
《庄子·则阳》
危亡之急,其志固,者皆其行也。
《东观汉记·桓礹传》
草具一王豪果知
·王安石·《叔孙通》诗
2.
庄重;严肃。
手容恭,目容端,口容止,容静,容直,,立容德,色容,坐如尸。
《礼记·玉藻》
戡强以,成敏以和。
·韩愈·《息国夫人墓志铭》
瞻既正,礼仪
·俞樾·《春在堂随笔》卷十
3.
拜揖。
后多用于馈赠或书信,表示尊敬。
敢告不君命之辱,事之故,敢使者。
《左传·成公十六年》
往者,肃币奉祝,殊愧不虔,乃辱台翰远贻,深用歉。
·张居正·《答陈松谷相公书》
4.
引进;引导。
参见“肅客”。
越三月,辛巳朔,水成。三日癸未,大合水嬉,会监军军马宾佐僚属将校熊之士,四方之客以落之。
·韩愈·《汴州东西水门记》序
叟曰:“老夫流寓所,借此安顿细小,既承降,有山茶可以酒。”乃肃宾入。
·蒲松龄·《聊斋志异·辛十四娘》
〔楚怀王〕肃张仪就右席。
郭沫若·《屈原》第二幕
5.
严峻;严格。
而俗敝,常。
《礼记·礼运》
璋暗弱,自焉已有累世之恩,文法縻,互相承奉,德政不,威刑不
三国 蜀·诸葛亮·《答法正书》
其事公正以,其教子慈以
·曾巩·《福昌县君傅氏墓志铭》
有一定之字,字有一定之必同心,意合掌,矩度不矣。
·李渔·《闲情偶寄·词曲上·音律》
6.
萎缩;肃杀。
季春行冬令,气时发,草木皆
《吕氏春秋·季春》
未霜,不风条自吟。
南朝 宋·鲍照·《山行见孤桐》诗
送目。正故晚秋,天
·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词
去年秋风渐肃破被,伛偻纳残絮。
·龚炜·《巢林笔谈》卷六
7.
敏捷。
此城濮之也,有先君之明先大夫之,故捷。
《左传·成公二年》
8.
肃静;幽静。
《素问·诊要经终论》
隐树檐肃开园斜。
·李嘉·《奉和杜相公长兴新宅即事呈元相公》
山十里,蟪蛄之耳。政事恶哗而善
·李石·《续博物志》卷十
细柏含古春。
·元好问·《缑山置酒》诗
9.
犹儆戒。
,不
·葛洪·《抱朴子·明本》
夫能申藻,别流品,使小人君子,臭味得朋;上智中庸,等差有叙,则惩恶劝善,永肃将来;激浊扬清,郁为不朽者矣。
·刘知·《史通·品藻》
10.
整理;整饬。
女遂俯整玉,仰
南朝 梁·江淹·《水上神女赋》
朝廷之󰄩之邪,此御史府之也。
·范仲淹·《推委臣下论》
士民之家,新衣冠,肃佩带,祀神祀祖。
·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元旦》
11.
清除;平靖。
龙韬》何必《三略》,虎旅由来肃万方。
·杨巨源·《送裴中丞出使》诗
薛家为国肃边患,南征北保江山。
《薛刚反朝》第一场
我们的方针是:“有反必肃,有错必纠。”
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二
12.
姓。周卿士成肃公之后。以谥为姓。或谓为肃慎氏之后。见《通志·氏族四》。
源: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
字形演变
全部
金文
大篆
小篆
隶书
楷书
行书
草书
二字词
  • 峻肅
  • 肅容
  • 陰肅
  • 勤肅
  • 雍肅
  • 體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