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释义
1.
剑柄末端的突起部分,状如蕈类,中空,上有孔,吹而有声。也称剑首、剑珥、剑鼻。
天子之,以燕石城为锋为锷脊,周宋为镡为夹
《庄子·说剑》
且夫吴干之材,夫毋脊之厚而不入,脾之薄而刃不,兼有是者,无钓罕镡之便,操其刃而刺,未入而手
《战国策·赵策三》
《广雅·释器》
2.
指刀、剑之柄与刀、剑之身连接处的两旁突出部分。
因喻险要地势。
钑戟铍镕剑镡𬭤
《急就篇》卷三
碧玉雕琴,黄金饰剑镡
·陆龟蒙·《京口与友生话别》诗
古溪蛮铁刀,出冢土花谁将饰以玉,上光熠熠。
·梅尧臣·《读裴如晦万里集书其后》诗
底柱流,以大岯。
《文选·张衡〈东京赋〉》
3.
古代兵器,形似剑而小。
寿又取官物,候月蚀铸作刀剑钩镡,放效尚方事。
《汉书·韩延寿传》
千行忧国泪,五夜扣镡时
马小进·《广州光复与周剑公》诗
4.
姓。东汉有鐔显。见《后汉书·循吏传》。
源: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
字形演变
全部
小篆
隶书
楷书
行书
草书
二字词
  • 劍鐔
  • 蛟鐔
  • 星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