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释义
1.
砍伐;摘取。
散而条达者,樵也。
《孙子·行军》
秋冬则劝民山,春夏以水,各得其所便,民皆其生。
《史记·循吏列传》
藻,夕息西山足。
·陆机·《招隐》诗
路近,扣舷歌,真珠多。
前蜀·李珣·《南乡子》词
芳心不去,朝朝上望夫君。
·孔尚任·《桃花扇·拒媒》
2.
开采发掘。
黄帝首山荆山下。
·王充·《论衡·道虚》
器。
·王嘉·《拾遗记·炎帝神农》
请于郴州阳监所,采铜铸钱
《旧唐书·食货志上》
《本草》言丹砂出符陵谷。陶居云,符陵是涪州。今无复采者。
·苏轼·《东坡志林·尔朱道士炼朱砂丹》
者穴土十丈或二十丈,工程不可日月
·宋应星·《天工开物·银》
3.
选取;搜集。
人之善,若出己,言有可,必演而成之。
《后汉书·孔融传》
之中,一不足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省事》
得百花成蜜为谁辛苦为谁忙。
·罗隐·《蜂》诗
访《春秋后语》,年方得之,然不为无补,尚,老得定本,无刘公之恨。
·姚宏·《题〈战国策〉》
看那先生、先生的,“且夫”“尝谓”都在内,其也就是文章批几个字眼。
《儒林外史》第十八回
4.
触动;交感。
故其德广,其心之出,有物之。
《庄子·天地》
5.
捕捉。
秋浦田舍翁,采鱼水中宿。
·李白·《秋浦歌》之十六
南之人猓𤡮者,一猓𤡮,则数十猓𤡮可得矣。
·李肇·《唐国史补》卷下
6.
扯;揪。
若是咱性起,揪住耳朵采头发
《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
千,海棠下去打着者!
·李行道·《灰阑记》第四折
又神庙时,凡宣召太等,皆值(直) 指其名,曰叫某人。如值怒,某人
·刘若愚·《酌中志·内臣佩服纪略》
那分府坐在轿里,一眼看得是支,叫人采过
《儒林外史》第十八回
7.
理睬。
后既以陆为母,提婆家,更不采轻霄。
《北齐书·后主穆后传》
兄弟每把盏则管吃酒,不要他。
·《杀狗劝夫》第一折
人那个采他,一味打。
《醒世恒言·小水湾天狐贻书》
8.
“埰”的讹字。参见“採清”。
源: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
字形演变
全部
小篆
隶书
楷书
行书
草书
形近字
与“採”字右部件相同,均为“采”
全部
二字词
  • 採擷
  • 採捕
  • 捃採
  • 採琢
  • 開採
  • 徵採
三字词
  • 採蓮曲
  • 採桑子
  • 採訪使
  • 採菱歌
  • 採芝操
  • 採蓮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