鈞
鈞
详细释义
简
繁
1.
古代重量单位之一。
关
石和
钧
,王府
则
有。
注
《书·五子之歌》
斤十
谓
之衡,衡有半
谓
之秤,秤二
谓
之
钧
。
《癸巳存稿·宋秤》引《小尔雅》
蕴藏逾亿吨,日产百万钧。
董必武
·
《访阜新》诗
2.
制陶器所用的转轮。
言而毋
仪
,譬
犹运钧
之上,而立朝夕者也。
《墨子·非命上》
钧
旋
毂转
,周而
复匝
。
注
《淮南子·原道训》
夫下之
从
上,
犹
泥之在
钧
,唯陶者之所
为
。
汉
·
荀悦
·
《汉纪·武帝纪二》
洪
钧
陶
万类
,大
块
禀
群
生。
晋
·
张华
·
《答何劭》诗之二
3.
即鼎。古代炊具。亦作立国的重器。有三足。
种
山者,勾
践
所葬大夫
种
也,
楼
船卒二千人,
钧
足羡,葬之三下。
注
汉
·
袁康
·
《越绝书·外传记越地传》
4.
调节乐音。
1
参见“
鈞弦
”。亦指调节乐音的标准。
文非弦之不能
钧
,非章之不能成。
注
《列子·汤问》
是故先王之制
钟
也,大不出
钧
,重不
过
石。
注
《国语·周语下》
景王
铸钟
,
问
律
于
泠州
鸠
,
对
曰:“夫律者,所以立
钧
出度。”
钧
有五,
则权
衡
规
矩
准绳
咸
备
。
《隋书·律历志上》
5.
乐调。
细钧
有
钟无镈
,昭其大也。
注
《国语·周语下》
范成君
击
湘
阴
之
声
,段安香作九天之
钧
。
《汉武帝内传》
撞
钟钧
奏合,奠玉日光浮。
宋
·
梅尧臣
·
《祫享观礼二十韵》
6.
衡量轻重、数量等。
日夜分,
则
同度量,
钧
衡石,角斗桶,正
权
概。
注
《吕氏春秋·仲春》
钧
此二者,臣
宁
得
祸
,不敢欺天也。
《后汉书·陈蕃传》
度量
难钧
,
进
退可限。
南朝 宋
·
颜延之
·
《陶
征
士诔》
7.
比喻国政。
当涂
端右
阉
官之徒,操弄神器,秉
国
之
钧
,
废
正
兴
邪,
残
仁害
义
。
晋
·
葛洪
·
《抱朴子·汉过》
调
和鼎鼐理
阴阳
,秉
轴
持
钧
政事堂。
元
·
马致远
·
《汉宫秋》第二折
8.
敬辞。用于对尊长或上级。参见“
鈞慈
”、“
鈞聽
”、“
鈞令
”。
9.
通“
均
”。
1
相同。
商罪
贯
盈,天命
诛
之,予弗
顺
天,厥罪惟
钧
。
注
《书·泰誓上》
彼
无
功而我
与
之
钧
,是人主待我,
无
以
异于
彼也。
宋
·
司马光
·
《辞赐金第二札子》
而
当谈艺
家,又
专
主
渔猎
,若家有
类书
,便成作者,究其流
极
,厥弊
维钧
。
清
·
沈德潜
·
《说诗
睟
语》卷下
2
相等。
奇
则
曰奇,均
则
曰左右
钧
。
注
《礼记·投壶》
经
界不正,井地不
钧
。
注
《孟子·滕文公上》
才
钧
智同,而彼
贵
我
贱
,能不怨
则
美矣。
《尹文子·大道下》
3
均衡;均匀。
敦弓既
坚
,四
𬭤
既
钧
。
注
《诗·大雅·生民》
取竹
于
嶰
溪
之谷,以生空
窍
厚
钧
者,
断两节间
、其
长
三寸九分而吹之,以
为
黄
钟
之宫。
注
《吕氏春秋·古乐》
4
全;都。
誉
者或
过
其
实
,毁者或
损
其真,
钧
之未
睹
厥容貌。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论》
州
县惮
其
经营
,百姓
厌
其出力,
钧
曰:“水之患,天
数
也。”
宋
·
苏轼
·
《进单锷吴中水利状》
10.
古代河流名。汉水支流之一。上、中游即今河南淅河,下游即汇合淅河以后的丹江。
丹水,水出上雒冢
领
山,
东
至析入
钧
。
注
《汉书·地理志上》
11.
姓。汉有钧喜。见《广韵·平諄》引汉应劭《风俗通》。
源:
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
字形演变
全部
二字词
鴻鈞
鈞軸
千鈞
乾鈞
鈞天
鈞牌
三字词
秉鈞衡
鈞容直
千鈞棒
鈞容班
六鈞弓
鈞天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