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释义
1.
人或动物体表的一层组织,即皮肤。有时亦包括肌肉。
手如柔荑,如凝脂。
《诗·卫风·硕人》
尺寸之焉,则无尺寸之也。
《孟子·告子上》
人少则肤白,老则肤黑。
·王充·《论衡·无形》
其足虽伤,而尚腯。
·刘禹锡·《因论·叹牛》
2.
古代用于祭祀或供食用的肉类。
鲜鱼腊,
《仪礼·聘礼》
醢。
《礼记·内则》
3.
树木、果实的表皮或表皮下的组织。
乃造意,用树肤、麻及敝布、鱼网为纸
《后汉书·宦者传·蔡伦》
〔瓠〕二十日出,黄色,好;破以瓢。其中白,以猪,致肥。
《齐民要术·种瓠》引《胜之书》
佳瓜判青,熟李吸膜。
·苏舜钦·《依韵和胜之暑饮》
4.
指某些像皮层那样的东西,如草皮、纸张等。
绿发抽珉甃,青肤耸
·韩愈·孟郊·《城南联句》
丹徒高氏见杨行密度淮南补将校牒,如玉,如卵膜。
·陈师道·《后山谈丛》卷二
5.
外表。
温然而者,道人之腴也;然而清者,人之癯也;雍容委者,介之公子;而短小精悍者,游之徒也。人何足以知之?此皆其也。
·苏轼·《王定国真赞》
6.
浅薄。
参见“膚見”。
是年刻二篇,俱甚;又刻一,更寥寥数语,不今不古。
·沈德符·《野获编·科场一·考官争席》
时师坏经说,其失也;陋儒襞积经文,其失也
·恽敬·《大云山房文稿二集叙录》
7.
美。
孙硕肤,赤舄几几。
《诗·豳风·狼跋》
8.
大。参见“膚公”。
9.
通“”。古长度单位。四指宽为一肤。
太宗虬须尝戏张矢,好用四羽大常箭一,射洞门阖
·段成式·《酉阳杂俎·忠志》
源: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
字形演变
全部
金文
大篆
小篆
隶书
楷书
行书
草书
二字词
  • 皮膚
  • 倫膚
  • 地膚
  • 膚敏
  • 噬膚
  • 膚色
三字词
  • 無完膚
  • 地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