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í
zhì
详细释义
1.
知道;了解。
不知,帝之
《诗·大雅·皇矣》
欲往城南望城北,此心炯炯君应识
·王安石·《送吴显道》诗之二
故上焉者能性命之情,其次亦能达于
·归有光·《山斋先生文集序》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毛泽东·《沁园春·雪》词
2.
认识;识别。
〔豫〕行乞市,其妻不也。
《史记·刺客列传》
生不用封户侯,但识韩荆州。
·李白·《与韩荆州书》
弘正初得道首,疑其非真,召夏侯澄使之。
《资治通鉴·唐宪宗元和十四年》
3.
赏识。
拜流涕,:“大人何因及此?”父云:“吾死不幸,遣三年,今已二年矣,困苦不可。知汝今明府所,可之,乞免此役。”
·干宝·《搜神记》卷四
牵凤手曰:“都督看儿来。”因此被唤共
《北齐书·恩幸传·韩凤》
4.
知识;见解。
侗乎其无乎其怠疑。
《庄子·山木》
史才有三,世其人,故史才少也。三才也,也,也。
《旧唐书·刘子玄传》
识自学出,无学而自诩识高,虽充满教训口吻,凌厉姿态,其收效亦微。
孙犁·《澹定集·〈文艺评论〉改进要点》
5.
思想意识。
既而羞曲士之,惜不以奢恣性,附成,固知能匡欲者矣。
《后汉书·马融传论》
阮公虽沦迹亦洞。
南朝 宋·颜延之·《五君咏·阮步兵》
6.
知觉。
爱声,亦如飞鸟林。
南朝·梁武帝·《净业赋》
7.
相识的朋友;知交。
异乡无旧识车马稀。
·刘禹锡·《元日感怀》诗
平生亲识,亦,理故宜
·苏轼·《与参寥子书》之二
8.
通“”。刚才。
识见乎?
《左传·成公十六年》
源: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
字形演变
全部
金文
小篆
隶书
楷书
行书
草书
二字词
  • 解識
  • 謀識
  • 搭識
  • 材識
  • 至識
  • 識履
三字词
  • 無意識
  • 下意識
  • 智識欲
  • 使見識
  • 荆州識
  • 牛識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