鑑
鑑
详细释义
简
繁
1.
古器名。形似大盆,有耳。青铜制,盛行于东周。或盛水,大的可作浴盆;或盛冰,用来冷藏食物。有时借为照影之用。
我心匪
鉴
。
注
《诗·邶风·柏舟》
春始治
鉴
。
注
《周礼·天官·凌人》
二
庙
夏祠用
鉴
盛冰,室一
鉴
,以
御
温
气蝇
蚋。
《宋书·礼志二》
至日
纳
冰窖中,
鉴
深二丈,冰以入,
则
固之,封如阜。
明
·
刘侗
·
于奕正
·
《帝京景物略·春场》
2.
指方诸。古代在月下承露取水的器具。亦称“
鑑諸
”、“
鑑燧
”。
以
鉴
取明水
于
月。
注
《周礼·秋官·司烜氏》
《西清古
鉴
》所
录
之蟠夔洗,《
续鉴
》所
录
之蟠虺洗,一
径
二尺
余
,一
径
尺
余
,皆
鉴
也。
马衡
·
《中国金石学概要》第三章一
3.
镜子。
1
多为青铜制成。有的刻有铭文,用以自戒。
鉴
明
则尘
垢不止,止
则
不明也。
注
《庄子·德充符》
留
为鉴
中
铭
,晨夕思乾乾。
宋
·
司马光
·
《初见白发慨然感怀》诗
古云:
临鉴
立影。
郑观应
·
《盛世危言·西学》
2
即阳燧。铜或铜锡合金制成的向日取火的凹镜。
鉴
向日而火至,方
诸
向月而水至。
宋
·
宋祁
·
《宋景文公笔记·杂说》
3
古人衣带上的装饰物,一种小镜子。
昭公之
难
,君
将
以文之舒鼎,成之昭兆,定之鞶
鉴
;苟可以
纳
之,
择
用一焉。
注
《左传·定公六年》
4.
光;光泽。
貌
鉴
清溢匣,眸光寒
发
硎。
注
唐
·
韩愈
·
孟郊
·
《城南联句》
5.
比喻明洁如镜的水面。
沧
浪清可
爱
,白
鸟鉴
中
飞
。
宋
·
范仲淹
·
《出守桐庐道中》诗
莓
径
翠依屏上
转
,藕花
红绕鉴
中
开
。
宋
·
秦观
·
《游龙瑞宫次程公韵》
6.
照;映照。
献车于
季武子,美
泽
可以
鉴
。
注
《左传·襄公二十八年》
薄帷
鉴
明月,清
风
吹我襟。
三国 魏
·
阮籍
·
《咏怀》之一
如
镜
受呵
气
,
难鉴
西施鬟。
清
·
魏源
·
《武林纪游》诗之一
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
鲁迅
·
《朝花夕拾·藤野先生》
7.
照察;审辨。
1
亦指照察审辨的能力。
其
奖
拔士人,皆如所
鉴
。
《后汉书·郭太传》
圣
明所
鉴
,毫
发无遗
。
唐
·
韩愈
·
《进顺宗皇帝实录表状》
吾兄不必
来
推
托
,伏惟
满饮鉴
微
诚
。
《天雨花》第十一回
陈
留人
韩
卓有知人之
鉴
。
晋
·
袁宏
·
《后汉纪·灵帝纪上》
凡童少
鉴浅
而志盛,
长
艾
识坚
而
气
衰。
南朝 梁
·
刘勰
·
《文心雕龙·养气》
知人之
鉴
,不易明也。
清
·
和邦额
·
《夜谭随录·崔秀才》
若夫汝南
许
劭,名有臧否人
伦
之
鉴
,而
与
其兄
许
靖不
协
。
章炳麟
·
《箴新党论》
8.
引为教训的事。
1
亦指引为教训。
殷
鉴
不
远
,在夏后之世。
《诗·大雅·荡》
梁武
拨乱
反正,深
鉴
奢逸。
《南史·后妃传序》
盖
子路所言却是
实
地,二子却
鉴
他子路
为
夫子所哂,故退
后说
。
《朱子语类》卷四十
六州
铸错
休重
错
,
几见
前
车鉴后图
。
清
·
魏源
·
《寰海后》诗之二
9.
敬辞。旧式书信用在开头称呼之后,表示请人看信。如大鉴、台鉴、钧鉴。
10.
编年史的一种名称。
编
年之名亦有二,曰
鉴
,曰
纪
。
清
·
冯桂芬
·
《明纪序》
纪传变
而
为鉴
,
为纲
目,
为
本末
体
。
金一
·
《文学观》
11.
通“
監
”。参见“
鑑寐
”、“
鑑昧
”。
12.
姓。明有鑑桑。见明顾起元《客座赘语·僻姓》。
源:
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
字形演变
全部
二字词
破鑑
菱鑑
陽鑑
寶鑑
鑑昭
印鑑
三字词
透光鑑
百鍊鑑
鑑湖俠
鑑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