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题杨次公蕙》是北宋苏轼写的一首诗。此诗于宋哲宗(赵煦)元祐五年(公元1090年)作。作者时在杭州。苏轼的这首诗也是在杨杰原诗基础上的一首续诗,故云“题杨次公蕙”,与前篇续诗不同,此诗不在纠结于兰与屈子精神气质的相通上,而是借助佛教修身养性之法来烘托兰的高洁脱俗。
[
2
]作品赏析
这首诗和《题杨次公春兰》是姊妹篇。通过对香草蕙的描述,抒发了对蕙的赞美之意和崇敬之情,同时对绘画作品也给予了肯定的评价。
前四句抒写蕙和兰的亲缘关系。诗人以为在群芳中蕙和兰同样葱茏翠绿,细长低垂,清香四溢,他们本属于同一品类。它们俏丽娇艳,相映成趣,非常引人瞩目。诗人屈原对他们爱恋不舍,时常冠佩在身,可谓情笃而意深。在《楚辞》中他们曾受到诗人屈原的极口称赞,常被作为自己理想中的美人。
次四句议论绘画的艺术效果。诗人以为画景虽非真实之景,但画得鲜明夺目,令人真假难辨。你看,蕙花暗送清香,慰藉人意,弥漫了整个空间,似乎鼻子已经真切地嗅到它的香气。温馨的蕙花,简直令人心醉神摇,怎能说这是水墨所绘之花呢?这就高度评价了杨次公所绘蕙的艺术魅力。
本诗并无粘带蕙之色泽的描绘,也无蕙之形貌的刻画,单单写其馨香这一主要特征,却把蕙之风流韵致写得可亲可爱。诗中既是写物,又像是写人,亦此亦彼,若即若离。
[
3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今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