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艳丽惊人的王昭君远嫁匈奴离开汉宫,年轻貌美的女子多是薄命人古今相同。
汉元帝即使不重视女子的美丽。为什么把决定的权力交给画工?
[
3
]作品简介
《五美吟·明妃》出自清代小说家曹雪芹所著小说《红楼梦》,是一首七言绝句,在小说中由林黛玉所作。诗的前半首是对明妃遭遇的哀叹,后半首表达了对汉元帝做法的不满。这首诗借咏叹明妃的命运,表达了黛玉对爱情婚姻方面受人操控、不能自主的苦恼。这首诗舍弃史书记载,借用了《西京杂记》记载的关于明妃的不幸传说,使全诗充满了愤慨之情。
[
1
]作品赏析
这首诗黛玉叹息明妃“红颜命薄”,同时,不满君王把大权交给画工,这都寄托着她的深沉的感慨。
诗的前两句是对明妃遭遇的哀叹。对于这样的遭遇,黛玉作了宿命论的解释,说是“红颜命薄”。诗的后两句以慨叹的口吻,表达了对汉元帝做法的不满。这最后一句用反问的形式,指出“君王”把决定王昭君命运的权力交给宫廷画师是很不应该的。黛玉在为明妃鸣不平之中,也透露出她的同病相怜式的同情。
据史书所载,昭君出塞,是王昭君为了民族和睦而自请远嫁匈奴呼韩单于的。黛玉这首诗,舍史实而取传说,把昭君“出汉宫”,说成是命运所注定。这是黛玉借吟咏明妃的不幸,来抒发自己深沉的感慨。黛玉远离家乡,寄人篱下,处处小心谨慎,但理想和追求却不能实现,思想受着沉重的压抑。所以她从自己的不幸遭遇的感受中,哀叹“红颜命薄古今同”。虽则如此,诗中也表现了林黛玉还有她不肯妥协的一面。她敢于直陈对“君王”的不满,指出汉元帝不该大权旁落,听命于画工。这都表现黛玉不愿任人摆布,要求能掌握自己命运的独立精神。
[
4
]创作背景
曹雪芹将《明妃》写在了《红楼梦》第六十四回,是小说人物林黛玉所作。这一时期,贾府里已经呈现出了种种危机,“声威赫赫”的贾府,已是江河日下,濒临崩溃。而封建贵族阶级叛逆者林黛玉的思想,处处同封建正统思想格格不入。她的叛逆行动,同贾府的统治秩序和家世利益,直接冲突。贾府的卫道者们逐渐撕下了笼罩在家族骨肉关系之上的温情脉脉的纱幕,对她的冷淡与孤立也随之而加深,这虽然未能迫使她俯首屈从,却使她精神苦闷,感情抑郁,而又骨鲠在喉,无处倾吐。于是她便借《明妃》这首诗言志,自我悲叹,以抒发早已郁积在内心的愤懑和理想。
[
1
][
5
]作者简介
曹雪芹(约1723年—约1763年),籍贯不详,名,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江宁织造曹寅的孙子,清朝小说家、诗人、画家,小说《红楼梦》的作者。